转自:中国能源报
新闻聚焦
◐外交部:希望各方能够相向而行,推动伊核问题重回政治解决的轨道。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在回答有关当前伊朗局势的问题时,毛宁表示,近期中东爆发了严重的冲突,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是很清楚的。中方希望实现持续有效的停火,推动中东地区重回和平与稳定。关于伊朗核问题,这个问题应当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和平解决,我们希望各方能够相向而行,推动伊核问题重回政治解决的轨道。
◐自然资源部:部署“十五五”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据自然资源部网站7月2日消息,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全面部署开展“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提出“十五五”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对策建议。通知强调,要把握“十五五”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总体要求。“十五五”矿产资源规划基期为2025年,规划目标为2030年,展望到2035年。编制“十五五”矿产资源规划要围绕提升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科学谋划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引领管控,切实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约束性。
国内新闻
◐国家能源局:5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共4917个。7月2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关于2025年5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情况的公告。2025年5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共4917个,其中风电项目32个,光伏发电项目4875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54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821个),生物质发电项目10个。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据央视新闻7月2日报道,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在交通能源方面,发布水路旅客运输服务要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汽车维修等12项国家标准,为交通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发布船舶软梯、螺旋桨、潜水器浮力材料等14项国家标准,助力我国船舶行业提质增效。发布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2项国家标准,有利于保证油品质量稳定性。
◐全球首台单机容量最大冲击式转轮研制成功。据科技日报报道,7月2日,全球首台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转轮尺寸最大6.23米的冲击式水轮机核心部件——转轮研制成功并发运,标志着我国在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轮机组核心装备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更多详情】
◐今年LNG船迎交付高峰,有企业LNG船订单排期已至2031年。据央视财经7月2日报道,近年来,液化天然气(LNG)船需求十分火热。随着订单交付周期临近,今年LNG船也将迎来一波交付高峰。中船集团沪东中华开发研究所副所长介绍,今年预计将交付10艘以上的LNG船订单。现在手持LNG船订单约60艘,总价值约1500亿元,目前排期排到2031年。
◐绿色甲醇首次加注国产双燃料船舶。7月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国内首批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在海南洋浦港完成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的加注作业。绿色甲醇由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以城市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沼气为制作原料。本次加注作业采用“陆—船”方式完成,实现了首艘国产双燃料(甲醇+柴油)船舶在国内港口的首次绿色甲醇加注。
◐江苏无锡: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7月1日,无锡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无锡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指出,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作用,以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工业行业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按照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范围,依托能源和工业统计、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数据,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建立定期核算评估机制。
◐引江补汉工程首台洞内组装敞开式硬岩掘进机启动组装。据央视新闻7月2日报道,6月30日,引江补汉工程首台洞内组装敞开式硬岩掘进机“江汉领航号”全面启动洞内组装工作。“江汉领航号”开挖直径11.93米,整机长度约180米,整机重量3000吨,是目前国产最大直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是构建完善国家骨干水网的标志性工程。
国际新闻
◐伊朗总统批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据新华社报道,伊朗官方媒体7月2日消息,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批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埃及一艘驳船在苏伊士湾倾覆。据中新社7月2日报道,开罗消息:埃及石油和矿产资源部当地时间7月1日证实,埃及“舒海尔海洋石油公司”旗下驳船“亚当海洋12号”当天早些时候在苏伊士湾倾覆。路透社以及埃及《独立报》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事故造成4人死亡、6人失踪。埃及石油和矿产资源部表示,事发区域位于苏伊士运河以南约300公里处。该区域是埃及在红海的主要石油生产基地之一。
企业新闻
◐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核心设备安装就位。据央视新闻7月2日报道,7月1日从中国石化获悉,中国与沙特重大能源合作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核心设备在福建漳州市完成吊装任务,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机械设备装配阶段。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总投资448亿元,此次吊装的核心设备——裂解气压缩机组重量超600吨,零件数量达5000余个,最高组装精度控制在0.005毫米。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投用,届时每年可生产150万吨乙烯,不仅能带动上下游近2000亿元投资规模,更将有效降低我国高端化工产品对外依存度,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青海柴达木沙漠格尔木东基地1000万千瓦光伏项目获得备案。据华电青新微信公众号7月1日消息,近日,青海柴达木沙漠格尔木东基地1000万千瓦光伏项目获得备案,标志着华电青海公司“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开发建设迈出坚实一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约180亿千瓦时,电力供应保障和环境效益显著,对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当地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助力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