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台军今年“汉光”演习不仅在时间上大幅增加,而且罕见地将“持久作战”纳入设想。除所谓“灰色地带袭扰”外,还将关键基础设施破坏等情境都纳入实兵演练,引发岛内担忧。
据台湾《联合报》7月2日报道,台军今年的“汉光41”号演习将从7月9日持续到18日,根据台“国防部”规划,9日到11日为“常态危机处理阶段”,针对“灰色地带袭扰”进行二级、一级加强戒备;12日为“备战部署阶段”;13日到18日进入“全面作战”,课目包括“联合反登陆”“滨海暨滩岸战斗”“纵深防御”以及“持久作战”。与此同时,今年的“2025城镇韧性(防空)演习”将从7月15日至18日进行分区演练,15日在中部苗栗、台中等7县市;16日在南部3县市;17日在北部7县市;18日在东部及外岛5县市。各地区在演习当天13时30分至14时(东部及外岛于上午10时至10时30分)发出空袭警报、进行疏散避难及交通管制;防空警报解除后,继续由地方政府及参演的民防团队进行“救济站”“急救站”的灾害救援等演练。
报道称,各地方政府在演习当天还会各自挑选3个乡镇、市、区为重点检验区,在公共运输、生活消费及机关(构)等场所,重点检验民众实际进入防空疏散避难设施的情况。台“全动署”人力动员处处长朱森村称,防空演习期间,重点检验区内的各营业场所、机关、学校、公司、工厂及金融机构,都要暂时停止营业活动,民众应就近进入防空疏散避难设施;行驶中的车辆应靠边停放,民众下车就近进入防空疏散避难设施。
赖清德日前把7月定为所谓的“团结月”,声称拟全面检验当局和地方在面临极端情境时的协同应变能力,持续强化军民合作能量,逐步扩大演习检验项目。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全台已盘点完成超过8.2万处防空避难场所,此外,还有近6000处灾害避难收容所与短期安置的4500处战灾救济处所。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称,有台军方人士透露,今年“汉光”演习将俄乌冲突等状况纳入模拟,俄乌开战之初,很多人认为只会打3天,但至今已超过3年,许多地区都进入城镇作战和巷战。该人士称,“汉光”军演将此纳入,认为一旦台湾进入“持久战”,可能陷入城镇作战模式,因此此次除了增加城镇战外,也新增避难所的相关操演。
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称,民进党当局将“汉光”演习与民防演练搭配在一起,并冠以“团结月”之名,明显是在配合近日赖清德的“团结十讲”。新竹清华大学教授、台军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撰文称,看看台湾的社会氛围,“演习”的课题根本不切实际,只是为交差了事及为政治服务,甚至只是为“大罢免”添柴火而已。
文章提及,日前一场军民合办的兵棋推演邀请美国、日本退役将领参与,“台湾组”因战力薄弱、装备落后,在模拟实战的时候根本想不出好对策,也不敢主动出击,“这充分显现目前台防务的窘境”。现在赖当局以“城镇战”演练为重点,意图遮掩主战部队战力薄弱的困境,“却要民间加强防卫韧性,在城镇战中进行爆破厮杀,这种本末倒置的课题非常荒谬”。(张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