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 聪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的形态与受众的接收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传播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媒体不仅要承担起宣传党的思想路线的责任,更要承担起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担。如何在新媒体视野下巩固与壮大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探索融合叙事与沉浸体验的传播范式,成为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焕发蓬勃生机的关键路径。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的深度检视
在当前空前剧烈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马克思主义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更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支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带来了全新机遇,核心在于突破传统媒介单一、互动不足等局限,结合技术变革与受众需求重构传播逻辑。理论层面,创新话语表达,融合传播学、心理学等跨学科视角,构建 “数字马克思主义” 等适应新媒体的理论分支;实践层面,整合短视频、VR、社交平台等多元渠道,推动官方与民间主体协同,利用数据评估优化传播效果;应对理论深度与传播效度平衡、技术工具价值导向统一等挑战,构建兼具科学性与亲和力的传播新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数字时代的大众化、时代化传播。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话语与技术创新
短视频、VR/AR、元宇宙等技术的成熟,打破了传统传播的时空限制,为创新传播范式提供了技术支撑,融合叙事与沉浸体验的传播路径应运而生。沉浸体验借助技术手段,让受众深度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利用VR技术打造元宇宙理论社区,用户以虚拟化身参与研讨,在沉浸式社交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融合叙事强调从“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构建多维度、跨媒介的叙事矩阵;通过调动多元叙事主体参与,鼓励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普通群众共同讲述马克思主义故事,形成全民传播合力。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式转型实践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融合叙事与沉浸体验的传播范式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注入了新动能。通过创新叙事方式、打造沉浸场景,能有效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让这一科学理论在新时代更好地指导实践、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思想根基。面对创新传播范式面临的技术应用成本高、地区发展不均衡等诸多挑战,需要聚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技术困境、文艺传播和效果优化策略等多方面,通过进一步优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机制、数据化效果评估优化策略,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回应错误思潮,在通俗化传播中坚守理论科学性,实现传播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提升新时代理论传播实效性与渗透力。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