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当“政府搭台”遇见“企业唱戏”,当行政服务转向市场赋能,中部县域经济“百强”湖南省宁乡市探索出一种服务新模式,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生态。日前,宁乡市工商联第九期“非公经济大讲堂”举行,湖南华民控股集团副总经理戴桂中与长沙窑里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继斌的主体经验分享引发共鸣。
这场活动被企业家认为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服务模式”,也是宁乡市工商联探索“企业家服务企业家”新实践的生动注脚。从供需对接会服务创新,到全链服务矩阵的精准落地,再到“企业家服务企业家”模式的实践,支撑这一创新模式的,是宁乡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底气:全市经营主体中民营经济占比超90%,纳税贡献占比超95%。
从行政主导到市场赋能
在宁乡市经开区产业园区,一场由企业家牵头组织的供需对接会正在进行。与传统政企对接会不同,会议流程、议题设置乃至合作意向清单均由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家兼职的商务合作部部长、本地零售龙头企业负责人主导。这种“政府搭台定规则,企业唱戏优服务”的协作模式,正是宁乡市工商联创新“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关键一招。
走进宁乡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政务服务、法律维权、商务合作等八个部门的公示栏里,资深律师企业家掌舵法律维权部,产业链链主企业负责人领衔项目合作部。近年来,宁乡市工商联将会员企业按照行业性质分成8个部,由部长率队组织专业班子服务部门的各个成员企业,而部长一般由行业领军者担任。“让懂市场的人做服务,才能戳中企业痛点。”宁乡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泽良介绍,这种架构创新彻底改变了行政部门单向输出的传统服务模式。
“在‘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背景下,政策宣讲不再是文件宣读,而是由企业家政策解读团以‘实战案例+条款拆解’的方式转化;供需对接会不再是形式化撮合,而是基于产业链图谱的产能缺口动态匹配。”王泽良介绍。
在湖南某新材料企业的厂房里,一面“服务进度墙”清晰标注着“企业家服务企业家”项目进度表。市工商联商务合作部对接下游客户、政务服务部代办审批、法律维权部审核合同。这种“一部一活动+企业家联手协同服务”的动态响应机制,让企业从落地之初就享受私人定制般的服务模式。
针对初创企业,宁乡市推出“政策申报、供需对接”一体化服务包;面对规上企业,组建“技术共享沙龙”,破解研发瓶颈。数据显示,该机制运行以来,企业诉求响应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至24小时。
精准服务打通发展堵点
“现在,企业家解读团把补贴条款拆成了‘操作手册’。”宁乡某智能制造企业负责人指着手机里的“政企直通·企业家专席”平台感慨。这个24小时响应的微信平台,已累计处理企业诉求60件,政策知晓率提升至90%,成为宁乡精准服务的“数字神经末梢”。
每月15日,宁乡市工商联会议室都会上演一场特殊的“头脑风暴”,工信、发改等部门的兼职副主席与企业家部长们围坐在一起,将最新出台的产业政策拆解为“企业可感”清单。在解读专精特新扶持政策时,法律维权部部长、某律所合伙人直接列出“知识产权申报-财税合规-融资对接”的三步攻略,帮助32家企业精准匹配政策红利2000万元。“我们要做的不是传声筒,而是政策翻译官。”宁乡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夏新华说。
在宁乡市工商联打造的“宁商供需平台”的大屏上,实时滚动着300余家企业的产能信息:某汽配企业缺10万件注塑件,某机械企业有闲置压铸设备……商务合作部据此举办的季度对接会,创造“55%匹配成功率”的亮眼成绩。去年一场新能源产业链洽谈会,不仅促成5家企业签订2000万元订单,更吸引上游锂电池材料企业落户宁乡,形成“服务促成合作,合作带动招商”的链式反应。这种由企业家主导的对接,因深谙行业规则而更具实效,湖南长峰电力集团董事长蒋功夫表示:“同行一句点拨,胜过十次政策宣讲。”
生态协同激发产业裂变效应
在宁乡市高新区,一场别开生面的“企业开放日”正在进行:10家中小微企业走进龙头企业华民控股的智能车间,不仅学到精益生产管理经验,更意外获得零部件代工订单。这种“会员服务会员”的自治模式,正是宁乡工商联推动企业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生”的生动实践。
在宁乡市工商联打造的“企业家服务企业家”模式中,独创“双轨制”服务模式,即市工商联邀请一批政府职能部门副职担任兼职副主席,由他们统筹、宣讲政策资源,企业家部长负责落地执行。“政务服务部发现政策申报难题,兼职副主席进行研判,商务合作部就跟进供需对接。”这种“双轨制”的无缝协作产生很好效果。
宁乡某装备制造企业曾反映订单与补贴申报不同步的问题,双轨团队迅速推出“产能数据直连政策系统”,让企业凭订单量直接匹配补贴额度,办事效率提升60%。这种“行政资源+市场经验”的化学反应,催生出“项目落地全程代办”“法律7×24小时响应”等创新服务,去年累计为企业产生间接效益1289万元。
“这种双轨制服务企业的模式,催生了产业链招商的新成果。”某建材龙头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在双轨制服务模式下,企业发展迅速,订单激增,为节省成本,该企业牵头引入3家配套供应商,形成“原材料-加工-成品”的本地化链条。某新能源企业家凭借技术洞察力,为宁乡推荐的锂电池项目,从考察到投产仅用180天,实现“拿地即开工”。数据显示,去年,宁乡通过企业家渠道引入的项目占比达35%,带动产业链协同投资超5亿元。
目前,宁乡市打造的“企业家服务企业家”背后的底层逻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启示。让企业家从“被服务者”变身“服务设计师”,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市工商联通过企业家联谊会、需求清单制等机制,使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当企业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成为服务主体,便形成了“企业服务企业、产业带动产业”的自循环系统,如同热带雨林生态的自我更新。
站在“建设省会副中心、挺进全国前十强”的新起点,宁乡市工商联的创新实践犹如一把钥匙,打开政企协同新维度。正如王泽良在大讲堂上所言,“当每个企业家都成为服务生态的‘神经元’,民营经济的活力便会如星火燎原,照亮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上一篇:夏衍:抗战文化的卓越领导者
下一篇:推荐权威散文、小说期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