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故事
您好,医生,我来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已接受过3次心理疏导,情绪不再像之前那么焦虑紧张。
感觉医生温柔,对于我的苦水、难受,也能够做到倾听,并给出一些安慰疏导,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还没聊“过瘾”,时间就到了,心里一直在想,能不能延长一些时间,加费用也可以?
心理医生说
很多人会带着很多的疑问和想象来到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也有做了一次心理咨询无法帮助其解决问题、恢复理想状态而失望。
心理咨询或者说心理治疗都有一些专业设置,来保障关系的稳定、干预的效果。
在心理咨询(治疗)中,有一套基础设置:空间、时间、金钱、人(关系)。
01
稳定的物理环境、心理医生的持续在场象征着环境“母亲”:接纳、包容、承载情绪 。
02
设置中的时间和金钱,更多指向“父亲”功能:界限、分离、对现实规则的引导。
“母亲”让我们敢于依赖,“父亲”让我们学会面对现实与分离。
03
而咨询中的“时间”,正是这两种功能交织下最基础、最重要的支撑。
对于心理咨询/治疗的时长设置,每个流派时间都有所不同。对于个体心理咨询/治疗而言,大多在40分钟左右,也有个别流派设定为30分钟。这是基于成年人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长,能保证咨访双方全神贯注,提高咨询效率,提升咨询效果。
不过,根据来访者情况和咨询技术不同,时长也会有差异,如婚姻家庭治疗中,咨询时长一般在90分钟以内,自杀风险较高的可适当延长时间。
对时间的严格把控,也是对界限的把控,是在提醒来访者,关系是有限的,但可以被认真对待,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在遗憾中自持。
因此,心理咨询/治疗的时间安排需要有严格的设置,一般不接受临时到访者,除非属于心理危机干预。
提前预约这一设置,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咨询/治疗中经常有人任意来往,给来访者造成不安全的感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心理医生有缓冲的时间,能够在咨询/治疗后有足够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做好迎接下一位来访者的准备。这既保护了咨询师,也保护了来访者。
同样,收费也是心理咨询/治疗的重要设置,是设置治疗关系界限的一个重要工具,意味着来访者的主动性和投入成本,也意味着咨询师/治疗师的投入和服务责任。
心理咨询/治疗的付费也是心理咨询/治疗的重要一部分。提前付费,本身在心理上就是在提前确认这段关系。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因为这样可能对来访者并没有帮助,也容易使心理咨询贬值。一旦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对爽约负有经济责任,准时到达参加心理咨询/治疗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临时取消不退费,表面上看像是一种惩罚,实际是在说,这个空间时间是为您准备的,也是为您留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