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首个交易日,A股主要股指走势分化,银行板块强势发力,带动沪指收获7月开门红。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457.75点,涨0.39%;深证成指报10476.29点,涨0.11%;创业板指报2147.92点,跌0.24%。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4660亿元,较前一日缩量约200亿元。
多只银行股股价再创新高
在经历短暂休整后,银行板块昨日再度发力。截至收盘,申万银行指数上涨1.54%,苏州银行涨超5%,厦门银行、杭州银行涨超3%,浦发银行、建设银行等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国盛证券分析认为,作为今年银行板块配置主力的保险资金,有望最快在今年7月迎来预定利率再次下调。今年4月保险行业协会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低于当前预定利率超过25个基点。保险资金成本有望下降,在优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对高股息银行股的配置意愿或将持续。
广发证券判断,银行业资产负债压力在第三、四季度有望逐步缓和。综合来看,国有银行金融投资占比低,业绩降幅好于其他板块;农商行受非息波动影响,营收有所承压。区域上,江苏、山东、四川等经济大省地方财政发力更为明显,浙江、山东、福建等省份上市公司ROIC(资本回报率)处于较高水平,看好区域经济优质城商行。
创新药概念升温
昨日,创新药概念高开高走,午后热度持续升高。截至午盘,前沿生物收获20%幅度涨停,贵州百灵(维权)、塞力医疗(维权)、昂利康同样涨停,舒泰神、微芯生物涨超10%。
消息面上,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包括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加强药品目录准入政策指导、统筹推动创新药研发等4个方面内容,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通过创新药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为创新药研发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培育支持创新药的耐心资本。
兴业证券认为,创新药板块景气度有望持续,“创新+国际化”产业趋势不变,始终是医药生物板块的核心交易方向,有望迎来政策支持、全球竞争力持续加强和商业化盈利兑现。可关注基本面开始改善的创新药产业链,海外业务方面订单和业绩已开始恢复,上游业绩出现复苏趋势。
7月聚焦泛科技方向
昨日,沪指创出今年以来收盘点位新高,银行板块成为主要推动因素。在部分机构看来,7月泛科技主线有望接棒,建议关注成长风格的后续演绎。
东吴证券策略研究陈刚团队认为,前期市场上行过程中,金融板块是指数突破的助推器。金融股带动指数“搭台”后,成长板块有望“登台唱戏”,尤其是当前筹码、位置具备优势的泛科技方向。
东吴证券表示,当前,海外流动性因子在市场风格切换中成为主要角色。从历史经验看,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美元下行阶段,非美资产往往走强。后续,基于美国经济基本面潜在风险等多重压制,弱美元将是大势所趋。弱美元驱动的流动性外溢有望带动A股上行,成长股估值、流动性将尤其受益于弱美元环境,表现出更好弹性。
具体板块上,东吴证券表示,当前部分泛科技产业的股价位置和拥挤度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尤其AI板块成交占比处在2023年以来23%的历史分位,科技成长方向的人工智能、算力产业链等环节具有配置价值。此外,可关注近期资金关注度较高、具备主题性催化的个股机会,包括可控核聚变分支,以及拥挤度已大幅回落的新消费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