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情况下,甲方在签订合同时并没有真正了解采购要求,并不确切知道这些书面要求对他意味着什么。有些甚至是在乙方一些不负责任的售前人员的误导下签署的,根本不能代表甲方的真实想法。随着项目的推进,甲方对这个项目的要求会越来越明确,可能会逐渐发现,如果项目完全按照合同来做,这个项目根本不可能进行下去,即使再努力,对甲方来说也没有多大意义,或者说,即使没有那么严重,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太可能完全按照合同条款来进行,总会出现一些不符点。简而言之,在许多情况下,完全按照合同行事是不现实的。
在实施项目时,会有一些或多或少超出项目合同的事情。有些甲方不承认的事情超出了乙方应该做的范围,有些甲方承认的事情超出了项目范围,但只是需要乙方去完成,否则项目不会进行下去。总之,总的来说,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在乙方批准的项目范围内
作为一个实现者,不需要太在意这些超出项目范围的任务,但是需要一点工作艺术,毕竟大家需要一起努力。如果工作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为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做额外的工作。事实上,一个项目建成后,虽然乙方可能做了很多超出项目范围的事情,但也很有可能是项目范围内还有其他事情,而甲方最终并不需要,或者即使需要,要求也低于预期(即看起来是一样的事情,但实际投资成本较少)。
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每一项功能和服务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和对双方都非常公平的边界。乙方实际完成的工作并不是每一项功能和服务都只是踩在这个边界上,而是有的在这个边界内,有的在这个边界外。如果用图形表示,乙方实际完成的工作就围绕这个边界值上下波动。这有点类似于经济学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理论。说白了,这里多做点,那里少做点是可以的,但总体工作量在预期范围内,双方都能接受。
实施者控制项目的范围,主要目标是保证整个项目的成本在合理的范围内,不需要为了一个又一个的小需求斤斤计较,可能会让关系越来越僵,从而给项目带来很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