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盛不衰如下:
指一种事物或某个朝代长期兴旺强盛,喻指有极强的生命力。
盛久必衰,否极泰来。意思是一个事物如果强盛到了极点,那么他离衰落的时间就不远了,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
“否极泰来” 出自《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译文:身处逆境,正是磨练自己的大好时机;遇到矛盾,唯有忍耐才是化解危机的最好办法。忍,可以善解恶缘、使风平浪静;忍,还可以达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人生境界。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运动变化的命题。老子首先提出物极必反的思想。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
是以,否卦虽阳往阴来,所谓:“大往小来。”然而阳不得终穷,易经有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故,阳刚往而将尽,阴柔来而将至高亢之时,势必峰回路转,阳刚遂复返而渐来,阴柔则衰而渐往。
由于易经着重生机洋溢,赓续不绝的宇宙生命气象,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宇宙事物在动态的发展与变化中。虽有处艰险困阨之时,然而无久处险困之理,在反复循环的变动法则下,当能时来运转。
“否极泰来”一词,不仅揭示事物之通畅与闭塞,系属往来不穷的变化历程,而且更鼓舞面处困境者,能明察时势,掌握机宜,乐观奋发,以扭转大局,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