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 #呼和浩特头条# #楼市爆料#
没有出现其他省市在房地产调控凌晨突然发出的攻击,也没有召开专门的通气会。
只是通知,内蒙古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在职职工提高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10%。
此外,执行时间从公告发布之日起算。
公告日期为8月9日。两天前,是24节气的立秋。
如果按时间顺序来看,我们会发现呼和浩特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一年之内已经连续遭受三次打击。
一直走下坡路的呼和浩特房地产,在住房公积金的三重夹击下,瞬间跌入秋季。
# 1.三重打击的背后是这个城市房地产思维的转变。
内蒙古住房公积金房贷调整前两个月,6月1日,呼和浩特住房公积金进行了调整。主要内容是购买第二套家庭住房用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将提高30%,住房贷款利率将比第一套提高10%;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不接受住房公积金贷款。
进一步,2020年7月14日,内蒙古发布通知,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相关政策:从当年8月1日起,取消借款人“同一户籍”家庭成员也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政策,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在职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第三连攻的轨迹:是内蒙古对房地产的思维从“放任”到“监管”的转变。
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收紧公积金贷款政策,后来呼和浩特大幅提高了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最后内蒙古将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提高了10%。
# 2.住房公积金贷款调整,请注意一个细节。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7月,呼和浩特市商品房上市面积同比下降17.59%,环比下降27.04%。住房上市面积同比下降37.6%,环比下降43.7%。从新建商品房销售数据来看,成交面积不足挂牌面积的一半,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仅为挂牌面积的一半。
虽然成交面积数据呈现与上月不同的增长,但整体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
为什么一直如丝绸般光滑的呼和浩特房地产市场,突然出现如此“断崖式”的下跌?
当我们把这种现象归咎于炒房者的退潮和学区的熄火时,另一个有趣的数据被寇铁破屋挖掘出来——
2020年数据显示,内蒙古住房公积金实缴职工252.34万人,人均缴存1.75万元,全国排名第十。在内蒙古已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中,机关事业单位占46.38%,国有企业占46.38%。
27.43%,70%以上是“稳定就业”群体。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全市四区三级的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很多。这个“稳定就业”群体的比例恐怕只有高或低。
作为一个收入稳定、信息渠道广泛的群体,房地产的嗅觉应该不亚于全职炒房者。
在内蒙古住房公积金房贷调整的通知中,有一个细节可能漏掉了调控的底部。即通知括号内写着:“家庭房屋数量的认定以中央房产信息查询系统为准,对查询结果有异议的员工也可向房屋购买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查询房屋数量”。
这是否意味着针对购房者刚需的个人住房套数的查询服务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很多隐性购房者的住房套数将会隐形?
# 3.复合房地产调控,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楼市。
一切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很容易产生偏见
自2016年“房住不炒”概念提出以来,房地产调控步入复合型深水区。调控方向也从房地产销售端深化到融资端和个人贷款端。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五年的房地产调控,既有土地端的集中供地,也有价格端的二手房参考价,还有房企融资端的“三道红线”,银行和购房者贷款端的“两道红线”。
当棚改货币化成为过去式,三四线城市地价和房价的洼地被填平,底层逻辑和上层思维正在捆绑房地产的缰绳,包括呼和浩特在内的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是时候用包括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在内的综合手段来挤压泡沫了。
/p>“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反过来听,也是成立的。把源头的活水卡住,房地产泛滥的浪潮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活力。那么,房价降低还会远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房价,铁口会断房。”我是铁口断房,伴你了解呼和浩特房产趋势。今天的房,就断到这里。灵验不灵验,时间来考验,老铁们拭目以待。特别提示:看完文章,转发关注评论点赞,事业会发光,人生会高光!
特别提示:看完文章,关注转发评论点赞,事业会发光,人生会高光!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