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01
2016年3月16日,上海清算所举办了的第30期清算所沙龙——“2016年债务融资工具专题”活动。
在会上有这样一个发言,后来广为人知,这里简单摘录几段:
“……目前在座各位经历的是从衰退到萧条的转换,在座各位未来10年注定在萧条中度过,这是康德拉季耶夫不可改变的规律。不用太久,2017年中期,大家就可以知道我的判断对不对……”
“……2015年开始大家不赚钱,怎么办?我们需要为手中的钱保值,所以一个办法就是买进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地产。第二个办法是搞新兴产业,很多人投了新三板。我从心底里认为,这两个办法都是消灭中产阶层财富的方法……”
“……2016年到2017年是一次滞胀,一旦滞胀,你就会发现你手中持有的流动性差的资产可能没人要了。这个阶段之后是货币消灭机制,就是这些资产的价格将下跌…直到2025年,可能都是第五次康波的萧条阶段。”
不知道大家站在2025年看到近10年前的这番发言,是一个什么感受?
会不会,后悔没有早些看到?
又或者
会不会,后悔看到了却不信?
02
这个演讲,是当时中信建投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先生讲的。
周金涛(1972-2016),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周期天王”。
他将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50-60年长波周期(康波)引入中国资本市场分析,强调技术革命是驱动周期的根本动力。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康波理论)在中国研究与应用的开创者。
对于他所推崇并推广的“康波理论”,其实争论很多。
有说他太过于宿命论,太强调“时代机遇>个人努力”,忽视了个体能动性。
也有说他是“中国宏观对冲研究奠基人”,其框架将经济学从象牙塔推向实战投资,影响至今。
03
今天抛开学界的争论,我们简单把什么是“康波”说清楚。
康波(Kondratiev Wave),全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Kondratiev Cycle),是由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Kondratiev)于1925年提出的长经济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约50-60年的周期性波动,每个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由技术革命驱动,深刻影响全球资源价格、产业结构和资产配置。
康波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科技创新是长周期波动的根本动力。每次康波对应一次技术革命浪潮:
第一波(1780-1840):蒸汽机与纺织技术 → 工业革命。
第二波(1840-1890):铁路与钢铁工业 → 全球化贸易兴起。
第三波(1890-1940):电力、汽车与化学工业 → 大规模生产时代。
第四波(1940-1990):电子技术、航空航天 → 信息时代前奏。
第五波(1991至今):信息技术(互联网、半导体) → 数字全球化。
具体到我们现在所处在的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第五轮康波(1991年至今),现在是什么阶段呢?
复苏期(1982-1991):
通胀逐步回落,美国走出滞涨。
繁荣期(1991-2004):
技术爆发式增长;
衰退期(2004-2015):
资产泡沫化;萧条期(2015-2025):
去杠杆与清算阶段。
04
周金涛在他的演讲中说了说他对于“康波”的理解
“……在世界经济周期运动中,最长的周期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它的一个循环是60年,大家知道,一个人自然寿命的主要阶段大约是60年。中国人讲六十年一甲子,循环一次就是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后来我发现,其运行规律实际上就是天文学的规律,主宰地球的规律是太阳的规律。太阳黑子周期的循环就是55~60年……”
最后他建议说:
用康德拉季耶夫理论进行人生规划。60年波动会套着3个房地产周期,20年波动一次。一个房地产周期套着两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10年波动一次。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套着3个库存周期。
所以你的人生就是一次康波,3次房地产周期,6次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和18次库存周期,人的一生大致就是这样的过程。
05
站在2025年的今天回望周金涛十年前的预言,或许比十年前会有更多的感触。
十年前他警示的"流动性陷阱"与"货币消灭机制",已在全球债务危机、资产分化中逐一应验。不管是房地产,又或者是股市,p2p,理财,信托,都不止一次"消灭了中产”……
实际上,他的理论框架其实并非否定努力,而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人生发财靠康波"的本质,是教人在正确时点做正确选择。
站在2025,或许唯一值得我们庆幸的是,第五次康波(信息技术主导)的萧条期行至尾声,第六次康波(AI+新能源驱动)已露曙光。
光伏成本逼近火电、AI大模型商用爆发,颠覆性创新技术,正在重塑千行百业。在这一轮的轮回中,2025年恰似破晓前的至暗。
最后,还是用周金涛的一句话作为今天文章的结尾吧:
“周期终将幻灭,但在此之前我们仍经历一次康波;万物皆周期,人生即是一场康波。”
2025,旧周期的终章已落笔,新周期的序曲正待谱写——你准备好迎接回升期的第一缕光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