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频频冲上社交媒体热搜,作为全国首个依法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上海的情况如何?东方卫视记者专门前往相关垃圾处理厂进行了调查。
在上海浦东老港生态环保基地,里面有全球最大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上海超过一半的生活垃圾在这里处理,每天要焚烧各类垃圾超过9000吨。干垃圾焚烧后会产生含有害物质的飞灰,需要进行无害化填埋。最近技术人员在全市首创了“中温回炉”中试流水线,可以让飞灰变废为宝,转化成氯化钠、氯化钾等可利用的工业盐。
针对有些地方因为垃圾不够烧,又把填埋场垃圾挖出来再烧的情况,现场负责人表示:这里没有这种情况。
目前上海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15座,日处理能力比日均清运量高出1万多吨,但由于这些设施还会协同处理一些其他垃圾,实际处于正常负荷状态,去年入炉负荷率达到90%。
除了干垃圾,湿垃圾在上海也得到了有效处置。
每吨湿垃圾中只要超过两个塑料袋,后台就会报警提示,但由于源头的市民分类清楚,报警很少发生,这些湿垃圾经过分拣、制浆等各道工艺后,能再度发挥作用。
正是因为类似的生活模式转变,以及处理技术的提升,一些地方出现“垃圾不够烧”的窘境,这需要通过市场之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焚烧厂转型,通过行政之手科学统筹、打破区域市场壁垒,而不是简单归结为垃圾不用再分类了。
到今年年底,上海还将建成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使得上海的干湿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达到每天3.9万吨。“十五五”期间,上海还将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的全量资源化应用。
看看新闻记者: 洪焕铨 沈曦
编辑: 周缇
责编: 张蕴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