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对现在的年轻演员来说,王昆老师是一个历史人物,但对我们这代人来说,王昆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是伯乐。”著名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王昆,是歌剧《白毛女》首演时的“喜儿”,也曾任东方歌舞团的团长,是众多当年名动南北的歌唱演员的伯乐和恩师,她不但留下诸多优秀作品,也发掘培养了众多人才。6月30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举办“为人民而歌——纪念王昆老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成方圆深情追忆王昆的一席话,代表了许多同辈歌唱家的心声。
座谈会现场
延安时期,王昆是中国民族歌剧艺术的开拓者和杰出代表。座谈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院长、研究员田青,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金兆钧等专家,一致表示王昆对中国民族声乐、民族歌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和她同代的一批音乐家,连同词曲作家一起,开创了民族声乐的新生态,直到今天对歌唱家们还有启发意义。”金兆钧说。
王昆资料图新中国成立后,王昆和东方歌舞团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不仅带领歌舞团探索中国民族民间歌舞艺术,还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许多在当今舞台上独当一面的歌唱家,当年都由王昆发掘培养。歌唱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委会成员成方圆回忆,在被王昆调入东方歌舞团之前,她是原中央乐团的演奏员,“那时我刚刚20岁,很喜欢唱歌,王昆老师听说就问我愿不愿到东方来,我没经过任何思考就说愿意,没想到开启了真正的艺术生涯。”
成方圆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方歌舞团起到了向国内观众介绍外国音乐和舞蹈的重要作用。来到东方歌舞团,王昆让她学习吉他,学唱流行歌曲。在流行歌曲还被认为是“靡靡之音”的时候,王昆就顶住压力让她学习,缔造了她的艺术人生。
歌唱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委会副主任郭蓉也深感王昆对她的知遇之恩。1984年底东方歌舞团前往成都演出,王昆发掘了年轻的郭蓉,看中她既有小提琴演奏的扎实功底,又有一把好嗓子。郭蓉被带到了当时歌舞团演出的剧场,王昆立刻让她和电声乐队排练,“今天晚上是我们在成都的最后一场演出,你就唱《我爱你,塞北的雪》。”当晚,王昆让歌唱家远征带着郭蓉上台,跟观众说,“今天我们团长在成都招了一个你们的小老乡,她来给大家唱一支歌。你们是她进入东方的第一批观众,也是她家乡的后盾,以后她会回来再给大家汇报。”
自那时起,郭蓉踏进了国家级的艺术殿堂,跟成方圆、远征等住进了一个大院,“王昆老师教导我,想做一个好的歌唱演员,必须学好文化,学好专业,还有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在王昆的鼓励和要求下,歌唱演员们要了解西方流行音乐,还要学习英文。登台时,他们也会互相伴唱,“当时这些哥哥姐姐们已经都是‘腕儿’了,我就是刚来的小丫头,但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明星,只要需要,就在侧台伴唱。”郭蓉说,这正是王昆定下的规律,团里的所有演员都是平等的,相互帮忙,相互扶持,只有被观众肯定才是好的演员。
郭蓉与王昆的合照
北京歌剧舞剧院声乐演员王二妮由于飞机晚点未能赶到现场,她通过视频讲述自己和王昆的故事。她曾因演唱陕北民歌受到王昆的肯定,后来拜王昆为师时,王昆送她的礼物中有一个红头绳,“王老师希望我永远不要丢失身上的乡土气息,也希望我能有一天出演《白毛女》。”就在2010年,八十多岁的王昆开始复排《白毛女》,王二妮如愿以偿,“一连好几个月,王老师坐着轮椅来给我们排练,从早到晚也不回去休息,直到《白毛女》正式上演。”王二妮从王昆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如何唱歌,如何表演,还有老一辈艺术家对待舞台的敬畏和热忱,“我经常想起来王老师说的那些话,‘你在台上要老老实实地唱歌,认真对待每一位观众,观众是你最好的老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