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总结会召开,会议汇聚全国顶尖肝病专家、科研学者。会议传来消息:“珠峰”项目完成目标,已助超过1万名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称,慢乙肝实现临床治愈是当前治疗手段所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希望将“珠峰”项目的成功经验总结好、应用好,提升肝炎防治能力和水平,为我国消除肝炎危害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王福生强调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出儿童在早期接受治疗可提高治愈率。他同时谈到,乙肝防治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更多研究和资源投入。
谈及“珠峰”项目的价值,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认为,“珠峰”项目用超过3万例真实世界数据,为乙肝临床治愈提供大样本证据,并形成可操作方案,培训了大量临床医生,缩小了各地区诊疗差距;而依靠“珠峰”项目成果,在全国建立的1000余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让患者有了明确的就医路径,改变了乙肝无法治愈的观念。
作为项目公益支持方,厦门特宝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孙黎谈到,“珠峰”项目用七年时间证明,当学界的智慧、公益组织的社会担当、企业的爱心和社会各方的关爱拧成一股绳,再高的山峰也能跨越。
“珠峰”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希忠教授在项目工作总结中披露,鉴于我国乙肝患者众多、诊断治疗率低且疾病负担沉重的状况,2018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启动“珠峰”项目,以探索乙肝临床治愈新路径。七年来,400家医院3000余名医务人员参与,筛选慢乙肝患者43349例,入组患者33466例,截止到2025年5月底,实现临床治愈10240例,持续治疗36周以上患者,48周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33.8%,超额完成目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欣喜谈到,“珠峰”项目的开展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乙肝是可治愈的,而且临床治愈率显著提升;同时解决了慢乙肝临床治愈的一系列问题,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科研成果多次亮相国际会议。
高志良教授还谈到,“珠峰”项目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0家医院推广,培训临床医生超7万人次。该项目获国家卫健委认可并全国推广,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已开设1051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与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作出重大贡献。
在学术报告环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家骥教授分享了优势人群和非优势人群追求临床治愈的分阶段管理。优势人群可追求临床治愈,而非优势人群可分阶段逐渐降低表面抗原水平,最终追求临床治愈。
在“挑战与突破”主题圆桌讨论中,与会专家们针对“未达临床治愈患者何去何从”的议题一致认为:所有乙肝患者都在临床治愈的路上,对于未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合适的时机重启干扰素治疗追求临床治愈。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崔钢在大会总结中表示,将充分挖掘并深化应用“珠峰”项目成果,持续优化慢乙肝临床诊疗体系,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乙肝患者。
原标题:《全国已建1000余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超万名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栏目主编:樊丽萍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