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的科尔沁草原东陲,一片由10台巨型风机组成的风电矩阵正迎风缓缓转动。叶轮直径达200米、轮毂高115米的超大风机屹立于天际线,成为草原上的“绿色能源引擎”。
通榆县素有“风口”之称,年均7.38m/s的强劲风速,成为发展风电产业的天然“密码”。充分借助科尔沁草原优势,甘肃建投安装公司承建的吉能新能源乡村振兴风电项目规划64.5MW装机容量(实际建成64.3MW)。项目精心布局6台6.25MW与4台6.7MW风力发电机组,搭建起从风能捕获到电力输送的全链条绿色能源体系,为清洁能源发展筑牢根基。
2024年10月,项目破土动工。草原冬季漫长,大风、冰雪天气未能阻挡建设者前进的脚步,测绘人员手持RTK设备,在现场穿梭,确定出一个个点位;基础浇筑环节,加热原材料、运输过程及浇筑完成后保温、构建“三维保温体系”,一系列“硬核”举措齐上阵。经过28天的精心养护,10个风机基础承台全部通过强度检测,为后续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吊装阶段,项目团队遭遇了大自然的“极限挑战”。当第5台风机吊装到半空时,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刮起风。施工团队迅速反应,项目经理李保红带领项目部管理人员迅速化身“哨兵”,时刻监测高空风速风向数据;技术负责人及吊装指挥争分夺秒,推进作业过程。吊装当日,狂风渐起,现场宛如战场。指挥人员沉着冷静,指令通过对讲机传达到各部位;吊车司机全神贯注,在风力变化间精准操控吊臂;技术人员身挂安全带,在摇晃的机舱内一次次尝试叶轮精准对接。历经35分钟惊心动魄的鏖战,终于赶在风力增强到5级前完成吊装。
历经218天施工,10台风机于2025年6月6日全部投用。建设全过程,质量与安全的双轮驱动贯穿始终,项目构建起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针对施工难点定制专项方案,吊装方案经行业专家“把脉问诊”。作业前细致交底,作业时全程监督,确保每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最终,项目实现所有分部分项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安全生产零事故。
如今,项目全容量并网,释放出强大的绿色动能。年发电量约2.06亿千瓦时,可满足5.1万户家庭全年用电,大幅削减传统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为生态环境撑起“绿色保护伞”。同时,每年将拿出部分产出效益捐赠于645个行政村,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的成功落成,开创了“风电项目-生态改善-乡村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为吉林省新能源版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了澎湃动力。(马福利 孙淑媛 文/图)
上一篇:男生应该怎样去适应一个人的生活
下一篇:63550吨散货船出海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