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取得新进展。继北京之后,中国证监会近日批准了上海区域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份额转让试点项目。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继北京之后,上海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区域股权市场的资本流动性,对于推动行业探索新的退出渠道,加快形成“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环生态圈具有重要意义。
二级市场前景广阔。
据了解,股份转让试点将依托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逐步拓宽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促进私募股权基金与区域股权市场融合发展,助力金融和产业资本顺畅流通。同时,证监会的批复也要求各方严格遵守私募监管底线,确保合格投资者准入,严格落实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属地责任。
飞行员落地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意见》的重要举措。003010提出,在总结评估相关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研究在浦东建立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促进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二级交易市场发展。
所谓区域股权市场,又称“四板市场”,是指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股权市场。区域股权市场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私募基金管理人24569人,管理基金119268只,管理基金19.69万亿元。
其中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0432只,存续规模10.50万亿元,环比下降0.22%;存续风险投资基金13525只,存续规模2.24万亿元,较上月增长4.19%。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逐渐成为支撑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快速增长,一些已经到期或即将到期的私募股权基金面临巨大的退出需求,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退出解决方案。
通俗来说,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在基金存续期间,将所持有的基金份额转让给其他投资者,实现退出。这种做法称为“二手股份转让”,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市场称为“私募二级市场”,而在市场上从事二手股份转让交易的基金称为S基金(secondary fund)
基金).
“目前,我国私募基金的退出渠道主要有IPO、股权转让、回购、清算等。其特点是投资回收期长、流动性低。”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力表示,推进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股权份额转让试点,为私募基金提供交易平台,一方面有助于增加资金流动性,缩短投资周期,促进私募基金市场繁荣,另一方面有助于创业公司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资源良性循环。
北京“试验田”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中国区域股权市场进入快车道。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2020年9月,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指出,“支持建立私募股权转让平台,在框架下拓宽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作为第一家股权转让试点单位,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积极稳妥推进业务规模扩张,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逐步发挥全国示范引领效应,试验田作用明显。
今年1月,首批两笔单一基金份额转让交易通过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完成,标志着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份额转让实现“零”突破。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黄表示,截至目前,单只基金份额累计交易11只,交易规模10.39亿元。北京产权交易中心和北京产权交易所还创新打造了国有股转让与国有基金份额转让联动模式,充分满足私募基金份额交易的私募性和国有资产交易的公开、公平、合规性要求。据悉,除已完成交易的11只单只基金份额外,拟在北京产权交易中心交易的储备项目超过400亿元。此外,6单基金份额质押已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完成,规模7.81亿元,帮助份额持有人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
作为二级市场的重要买方,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无论是股权投资基金还是股权的份额,能否顺利增长也关系到试点未来的发展效果,因此推动S基金的发展也是现阶段的重点工作。2020年12月,北京零二宝、佳佳二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落地,总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主要投资于硬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基金份额和项目,其中80%投资于基金份额,成为北京成立的第一只S基金。
自去年私募股权和创投股份转让试点以来,北京积极对接国内50多只S基金,推动Zero2IPO、英国科勒资本、中关村发展集团在京设立新的S基金,预计规模350亿元。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买方市场逐步形成,活跃交易基金数量不断扩大,进一步丰富了基金份额机构投资者的种类和市场。
场预期持续向好。
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尽管北京在探索建设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
对于实操中遇到的难点,相关业内人士指出,一是各类国资相关基金份额交易操作指引仍待出台,审批流程、估值定价和交易方式需进一步细化。二是份额转让试点还需与市场监管部门、中基协等建立信息对接机制,以保障份额的转让和质押登记效力。三是中介服务机构等生态体系建设仍待完善。份额转让试点需要不断吸引、培育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建设,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闭环。四是基金募资难问题仍然存在,以S基金为主的买方市场仍需培育。份额转让试点还需探索支持基金管理人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私募债券等方式,吸引保险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机构和资管产品积极参与份额转让试点。
“S基金市场的发展固然有利于拓宽现有退出渠道,也确实是市场刚需,但具体实施上仍然任重而道远。”深创投创新投资研究院研究员林玮坦言,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IPO仍将是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基金的主要退出渠道;同时,由于在二级市场上公允定价难,定价成本高,买卖双方博弈和交易流程相对比较复杂,也阻碍了这一退出渠道的发展壮大。
林玮建议,促进S基金市场的快速成长,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标准,让市场更为透明,提高市场成交率,同时持续推进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中介机构可以提供公允估值范围参考,还可以提供一站式尽调服务,各方合理分担尽调成本,以增强交易过程的合规性,提高市场定价能力。
陈雳则表示,在积极推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二级市场发展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相关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及时性,促进市场合理交易机制的建设,防范市场风险。(祝惠春
马春阳)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