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千龙网讯 (记者 蔡健雅)手机没电时,充电宝能快速“续命”。如今,城市供电系统里也有了巨型“充电宝”,为我们的用电稳定保驾护航。近日,记者来到北京昌平的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揭开新型储能技术的神秘面纱。
如何实现长时间存电、平衡用电高峰低谷?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占比越来越高,再加上电力市场电价波动较大,实现长时间高效储能、灵活调节电力峰谷差,已成为亟需攻克的难题。而液流电池凭借安全耐用、容量能灵活调整的特点,成为了储能行业的“潜力股”。近年来,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国家和地方出台了300多项和储能有关的政策,给新型储能产业按下了“快进键”。
中海储能副总经理张鹏介绍企业情况中海储能从2020年成立起,就一门心思研究铁铬液流电池技术。这种电池和我们常用的锂电池不一样,它靠铁和铬发生化学反应来存电和放电,能用20年以上。另外,安全系数高,铁铬液流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高温和高压,大大降低了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风险。而且它的容量就像搭积木,只要增加储存电解液的罐子,就能轻松扩容,彻底解决传统电池容量不够的问题。
中海储能副总经理张鹏骄傲地说:“我们的铁铬液流电池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这项技术不仅给绿色能源转型帮了大忙,还利用人工智能搞研发,减少了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正在运行工作的铁铬液流电池系统张鹏告诉记者,在张家口怀来云数据中心,一套500kW/4000kWh的铁铬液流电池系统马上就要投入使用。它就像24小时营业的“电力银行”:晚上低谷充电,电网电力富余时,可以把电存起来;白天高峰的时候再把存的电放出来,可以帮企业省下不少电费。
面对太阳能、风能发电不稳定的问题,铁铬液流电池又变身“电网稳压器”。发电多的时候,它把多余电能存起来;发电少的时候,再把电吐出来,让电网能更好地接纳新能源。
靠着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中海储能研发出了不同大小的铁铬液流电池产品模块,还拿下了沙特的储能项目,把中国技术卖到了国外。公司不仅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还入选了国家首台套名录,成了北京科技创新的新名片。
越来越多这样的巨型“充电宝”接入城市能源网,北京正用科技创新,在“双碳”答卷上勾勒出新型储能产业的清晰脉络:从实验室技术到规模化应用,从本土示范到全球输出,铁铬液流电池正成为首都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