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华泰证券策略研究)
恒综半年度审议考察期结束,9月8日港股通名单将调整。截至6月30日恒生综合指数半年度审议考察期结束,调整名单预计将于2025年8月22日收盘后公布,所有变动将于9月5日(星期五)收市后实施并于9月8日(星期一)起生效,届时沪深交易所会相应调整港股通可投资标的范围。我们预计19只港股或将被纳入港股通范围,17只个股将被剔除。复盘来看,新入通个股从恒综调整公布日至生效日(开盘生效)期间相对恒指超额收益明显(中位数/均值:1.8%/5.2%),对比而言被剔除个股面临资金流出,对应时间内显著跑输市场(中位数/均值:-5.3%/-7.5%)。主动型资金可能会根据调整结果进行套利操作,而被动基金为减少跟踪误差则会于生效前一交易日(本次为9月5日)进行调仓,造成尾盘交易量的大幅扩大。
19只个股9月或将被纳入港股通范围
预计19支个股或于9月纳入港股通,分行业来看:
资讯科技业(2家):云知声、汇聚科技;
原材料(1家):南山铝业国际;
医疗保健业(5家):映恩生物-B、MIRXES-B、佰泽医疗、药捷安康-B、脑动极光-B;
工业(3家):正力新能、康耐特光学、博雷顿;
非必需性消费(3家):曹操出行、周六福、喜相逢集团;
地产建筑业(2家):碧桂园、晋景新能;
必需性消费(3家):IFBH、沪上阿姨、中国食品。
此外,对于A+H两地上市股票,其港股无需等待定期调整,即可在价格稳定期结束调入港股通(港股IPO的价格稳定期通常为30天,从香港公开发售申请截止日的次日开始计算)。因此,海天味业、三花智控对应港股入通时间更早,将分别于7月17日、7月21日纳入港股通。
资金: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通标的调整效应或进一步增强
年初至今,在境外中资股彭博一致盈利预期普遍上修、DeepSeek引发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背景下,南向累计流入超6800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总和(7440亿)。在调整效应方面,回顾2025年2月港股通半年度调整,新纳入个股在公告日至生效日期间超额收益中位数达5.5%,创2021年8月以来新高,远高于历史中值水平,而调出个股的负超额收益中位数达-13.6%,同样创历史新低。南向资金在香港市场的重要性的持续提升,或进一步放大本轮港股通标的调整带来的流动性效应。
复盘:纳入后常有超额回报,被剔除个股需关注流动性压力
复盘2017年2月至今港股通标的调整,新入通个股在恒生综指考察期结束次日(本次为7月1日)至调整公告日(预计为8月22日)前未必有正超额收益(中位数/均值分别为-1.7%/+1.3%),而在恒生综指调整结果公告后一交易日(本次预计8月25日)至生效日(9月8日)这一窗口期内,新入通相对恒指具有显著且稳定的超额收益,中位数及平均分别为+1.8%/+5.2%。对于被调出港股通的标的,考察期结束至公告日、公告日至生效日区间均显著跑输市场,对应期间中位数及均值分别为(-4.6%/-4.2%、-5.3%/-7.5%),需关注对应个股的流动性压力。被动型资金通常于生效前一交易日(本次为9月5日)进行调仓,而主动型资金也会相应进行套利操作等。
在个股选择上,通过三个维度优选个股或可“放大”超额收益:1)市值维度,17年2月以来市值小于100亿港币的小盘股在公告日至生效日区间内超额收益较显著(超额收益中位数2.0%,下同);2)估值维度,窗口期内超额收益较强的个股主要集中在:0-1x PB(MRQ)的低估值红利股(1.8%);3)行业维度,17年2月以来材料(8.0%)、日常消费(6.8%)于窗口期内超额收益较强。
风险提示:测算出现误差,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落,过往数据指示性失效。
正文
测算出现误差:上文所预测的港股通调整名单基于数据测算得出,与恒生指数公司口径未必完全一致,若数据测算出现误差,则会导致预测模型出现误差。
风险偏好显著回落:若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落,则会导致港股通新晋/剔除个股表现明显偏离于复盘规律。
过往数据指示性失效:本文复盘数据采取2017年以来的港股通调整数据,若发生黑天鹅事件,则过往数据对当前的指示性或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