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安徽新闻网
公园里,老者悠然晨练,孩童嬉笑追逐;斑马线前,车辆自觉礼让,行人微笑致意;社区广场上,志愿者擦拭着公共设施……仲夏时节,一幅幅文明图景在潜山市街头生动铺展。
今年5月,潜山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书写了文明创建的精彩答卷。
“首创首成”的背后,凝聚着潜山四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四年前,该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自此踏上文明创建的征程。潜山市委、市政府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理念,以“绣花功夫”精雕城市肌理,既扮靓城市“面子”,更做实民生“里子”,让文明创建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聚焦民生需求,潜山打出了“组合拳”。在菜市场治理上,坚持“建管并重”,科学规划建设改造10个农贸市场,实施“一场一策”精细化管理,从摊位布局到环境卫生,从食品安全到智慧支付,全方位升级“菜篮子”体验。老旧小区改造秉持“内外兼修”思路,通过入户走访收集居民诉求,以线缆规整、充电设施增设等“微改造、精提升”工程,消除安全隐患,重塑宜居空间。针对建筑工地、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区域,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清理卫生死角,让城市“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与此同时,政务服务领域推出“潜心办”政务服务“硬十条”,全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实现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双跃升”。
文明城市建设,是城市颜值的升级,更是市民精神品格的升华。潜山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血脉,推动“创文明城”与“育文明人”深度融合。深耕“德耀潜阳”品牌,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活动,600余名各级道德典型脱颖而出,成为引领风尚的标杆。该市还建立健全关爱礼遇机制,为好人、道德模范送上景区门票、民宿体验券等“暖心礼包”,通过“礼赞模范”颁奖典礼、“乡村夜话”宣讲等形式,让好人故事走进千家万户。
文明创建的春风,同样吹遍乡村沃野。潜山在183个村(居)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与此同时,全市共签订10万余份《移风易俗承诺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如涓涓细流浸润乡村肌理。
好风尚化作涓涓细流,浸润潜山大地,滋养出簇簇爱心之花。如今,7.6万余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潜山城乡,每年近2万场次志愿服务活动温暖人心,成为城市文明最生动的注脚。
站在新的起点,潜山正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锚定更高目标,向着更有品质、更具温度的未来奋勇前行,续写文明新篇章。
■ 本报记者 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