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何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创始人
2025-06-30 05:46:24
0
  •   ●科技创新绝不在于单一维度的技术变革,而是通过优化产业价值链、引领绿色发展新赛道、升级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等,形成“创新红利—发展提质—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

    50问

      科技创新正深度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关键变量”正在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那么,科技创新何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绝不在于单一维度的技术变革,而是通过优化产业价值链、引领绿色发展新赛道、升级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等,形成“创新红利—发展提质—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成为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跃迁,发展目标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升级的核心引擎,因此也被誉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通常来说,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统称,也是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进而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演进过程。不仅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也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其中,基础研究如同源头活水,探示物质本质规律,为技术革命孕育各种新的可行性;而技术创新承担着“惊险一跃”的使命,将实验室洞见转化为可工程化的解决方案;成果产业化则为科技与经济融通的桥梁,使创新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以系统性思维重构知识生产与应用的全链条生态,是从理论范式突破到产业格局重塑,是创新主体、要素、环境深度耦合的复杂系统工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犹如生态系统的不同物种,在人才、资本、设施等要素流动中交融共生。其中,高校、科研机构承担着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功能,企业扮演技术集成的枢纽角色,这些主体在政府引导的制度创新与文化滋养构成的生态环境中,通过要素间的化学反应,最终催生出改变世界的创新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塑造全新动能,这些“增量”包括但不限于:

      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正引发产业体系的三重跃升。科技创新能推动传统产业“基因重组”,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技术驱动制造业全流程再造,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研发与服务增值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正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如锂电池技术突破不仅催生宁德时代等全球领军企业,更带动正极材料、BMS系统等产业链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也孕育未来产业,通过技术突破、融合创新与生态协同,提供从“从0到1”的原始驱动力——脑机接口技术突破医疗边界,开启“神经增强”新纪元;低空经济重塑立体交通网络,如深圳已建成全球首个城市级无人机配送体系;等等。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一批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公司崛起,标志着我国在引领世界科技创新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这些颠覆性创新正在重绘产业疆域,孕育产业体系“新物种”。

      重建绿色发展逻辑。科技创新为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提供三维支撑。生态治理层面,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对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的监测更加全面及时;数字孪生黄河系统已实现对重点水利工程区域的精细化建模,为流域治理提供了翔实的工作底图。资源利用层面,“智慧工厂”通过全环境要素智能控制,突破气候、场地等局限,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减少了工业领域的资源浪费。能源转型层面,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的创新,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今年4月,隆基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电池取得重大突破,转换效率达34.85%,科技创新将“双碳”目标从约束条件转化为增长机遇。

      重绘民生图景。科技创新促进公共服务优化与生活质量提升。在公共服务端,科技创新赋能智慧医疗、数字政务、教育资源均衡、智慧交通等。5G远程手术系统使诊疗不再受距离限制,城市大脑实现交通信号灯全域自适应调控,技术正在弥合“数字鸿沟”,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在生活品质端,在线购物、数字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消费生活的变革,使得人们消费过程更加便利和安全,物联网技术带动智能音箱、智能门锁以及智能家电等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人与家庭设备的互联互通,使得人们居家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推科技创新与发明,也因此获得更多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

      重塑国际竞争格局。科技发展水平能深刻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而科技创新能力正是这一水平的核心体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主战场,通过重建产业生态、争夺规则制定权、应对全球挑战路径,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国际竞争力维度,以深圳、上海等为代表的创新集群,集聚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创新闭环,在光子芯片领域取得了传输效率、制造工艺、量产能力三大核心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种“雁阵效应”推动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1位。在国际影响力维度,天宫空间站汇聚17个国家的科研项目,量子通信领军企业牵头编制多项国际标准,深海探测装备下潜深度刷新世界纪录。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二威、陈宋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证A500ETF摩根(56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0ETF摩根(560530)涨1.19%,报1.106元,成交额...
A500ETF易方达(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A500ETF易方达(159361)涨1.28%,报1.104元,成交额1...
何小鹏斥资约2.5亿港元增持小... 每经记者|孙磊    每经编辑|裴健如 8月21日晚间,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联...
中证500ETF基金(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500ETF基金(159337)涨0.94%,报1.509元,成交额2...
中证A500ETF华安(159...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0ETF华安(159359)涨1.15%,报1.139元,成交额...
科创AIETF(58879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科创AIETF(588790)涨4.83%,报0.760元,成交额6.98...
创业板50ETF嘉实(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创业板50ETF嘉实(159373)涨2.61%,报1.296元,成交额1...
港股异动丨航空股大幅走低 中国... 港股航空股大幅下跌,其中,中国国航跌近7%表现最弱,中国东方航空跌近5%,中国南方航空跌超3%,美兰...
电网设备ETF(159326)...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电网设备ETF(159326)跌0.25%,报1.198元,成交额409....
红利ETF国企(53088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红利ETF国企(530880)跌0.67%,报1.034元,成交额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