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如何被发现的?
创始人
2025-06-29 09:07:38
0次
幽门螺杆菌是如何被发现的?
阐述幽门螺杆菌发现史,对提高科学思维很有帮助。早在上世纪初有学者在尸检时观察到胃内细菌。当时,已知胃酸不利于细菌生长,因此推测这些细菌是人死亡后产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有学者发现用铋剂治疗愈合的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显著低于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愈合的溃疡,当时已知铋剂有杀菌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学者用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获得成功,但探讨相关机制时未考虑其杀菌作用。我国学者1981年用扫描电镜研究慢性胃炎超微结构改变,清晰地拍摄到了幽门螺杆菌。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纤维胃镜开始在临床应用,从而有机会获得胃黏膜活检标本。WarrenJR是澳大利亚Perth医院病理科医生,他负责胃黏膜活检标本病理检查。他仔细观察,注意到胃黏膜炎症与一种弯曲状细菌的存在密切相关,怀疑是这种细菌引起胃黏膜炎症。为了深入研究,他邀请了当时的轮转医生MarshallBJ加入研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细菌培养。在34次培养失败后,他们仍不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第35次培养因“复活节”休假延长了细菌培养时间,使培养意外获得成功,这一天是1982年4月14日,这为幽门螺杆菌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幽门螺杆菌发现到现在也就30多年的时间。那是198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主流的医学认为,胃里面是一个高酸的环境,细菌在胃里都会被消化掉,不可能有细菌存活甚至定植在胃里。而在
澳大利亚柏斯医院有个病理学家叫沃伦,他做胃粘膜标本的病理检查,注意到胃粘膜上有一些弯弯曲曲的长得像细菌的东西。他邀请另一个在消化科做培训的医师马歇尔一起来研究这些细菌。因为做胃粘膜标本的病理切片是在福尔马林溶液处理过的,不会有活的细菌,而要证明确实他们的设想,必须在体外培养出细菌。为此,马歇尔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做了34次培养,结果都失败了,可是他仍没有放弃。在做第35次培养的时候,正好赶上西方的感恩节,他陪家人一起出去度假,冷落了培养箱里的细菌。结果度假回来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培养皿里长出了他们日思夜想的细菌。那为什么前面那么多次都没有培养成功呢,原来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的细菌,平时培养时培养箱里氧供给充足,抑制了细菌生长。外出度假时培养箱里没有供氧,造成了相对氧气不足的情况,细菌原来生长的人的胃里本来也是只有很微量的氧气的。虽然说这个偶然的巧合加速了Hp的发现,但是幸运女神也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再后来,为了证明这个幽门螺杆菌可以导致胃炎和溃疡,马歇尔甚至拿自己当小白鼠,喝下了菌液,让自己得了严重的胃病,更厉害的是他有通过抗生素治好了自己的胃病!他们的发现,让消化性溃疡不再是顽固难以治愈的疾病。由于他们杰出的发现,2005年他们俩获得诺贝尔医学界。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故事从此成为医学史上的美谈。
其实幽门螺杆菌发现到现在也就30多年的时间。那是198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主流的医学认为,胃里面是一个高酸的环境,细菌在胃里都会被消化掉,不可能有细菌存活甚至定植在胃
澳大利亚柏斯医院有个病理学家叫沃伦,他做胃粘膜标本的病理检查,注意到胃粘膜上有一些弯弯曲曲的长得像细菌的东西。他邀请另一个在消化科做培训的医师马歇尔一起来研究这些细菌。因为做胃粘膜标本的病理切片是在福尔马林溶液处理过的,不会有活的细菌,而要证明确实他们的设想,必须在体外培养出细菌。为此,马歇尔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做了34次培养,结果都失败了,可是他仍没有放弃。在做第35次培养的时候,正好赶上西方的感恩节,他陪家人一起出去度假,冷落了培养箱里的细菌。结果度假回来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培养皿里长出了他们日思夜想的细菌。那为什么前面那么多次都没有培养成功呢,原来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的细菌,平时培养时培养箱里氧供给充足,抑制了细菌生长。外出度假时培养箱里没有供氧,造成了相对氧气不足的情况。大家可以想象,细菌原来生长的人的胃里本来也是只有很微量的氧气的。虽然说这个偶然的巧合加速了Hp的发现,但是幸运女神也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我们平时工作、生活不也正是如此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