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极星光伏学社)
在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发电量不足是一个常见且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电站的经济效益,还可能反映出系统存在某些潜在故障。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详细探讨一下影响发电量少的可能原因,希望能为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当地天气因素
天气状况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可谓是立竿见影。其中,阴雨天是导致发电量下降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阴雨天气里,云层增厚,阳光被大量遮挡,使得到达光伏组件表面的光照强度大幅降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浮照度下降。
光伏组件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吸收太阳光中的光子,将其转化为电能。当光照强度不足时,组件接收到的光子数量减少,产生的电流和电压也会相应降低,最终导致发电量明显减少。
而且,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还可能使组件表面产生积水,进一步影响光线的吸收和转化效率。
所以,在电站选址和设计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天气特点,尽量选择光照资源丰富、阴雨天气较少的地区。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组件遮挡问题
光伏组件的遮挡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组件上方如果存在树木、灰尘、积雪等遮挡物,会严重影响组件的发电效率。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枝叶可能会逐渐遮挡住组件,减少组件接收到的光照面积。灰尘则会在组件表面形成一层污垢,阻碍光线的透过。尤其是在一些工业污染严重或者风沙较大的地区,灰尘对组件的影响更为明显。
积雪在冬季会覆盖在组件表面,不仅会阻挡阳光,还可能因为积雪的重量对组件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损坏组件。
一旦组件被遮挡,被遮挡部分会产生热斑效应,导致该部分温度升高,加速组件的老化,甚至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因此,定期对组件进行巡检,及时清理遮挡物,保持组件表面的清洁,是保障发电量的重要措施。
、逆变器安规选择问题
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输送到电网中。
然而,如果逆变器的安规选择不合适,就可能出现过压降载的情况。
不同的地区和电网环境对逆变器的安规要求有所不同,如果选择的逆变器安规不符合当地标准,当电网电压出现波动时,逆变器可能会误判为过压,从而自动降低输出功率,以保护自身和电网的安全。
这就导致了发电量的减少。所以,在选择逆变器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电网安规要求,选择合适的逆变器型号,确保其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过温降载问题
过温降载也是影响发电量的一个常见因素。在一些安装环境封闭、通风差的地方,逆变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天气温度过高,再加上安装位置不合理,有阳光直射,逆变器内部的温度就会迅速升高。
当温度超过一定值时,为了保护逆变器内部的电路和元器件,逆变器会自动启动过温保护机制,降低输出功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过温降载。
这不仅会影响发电量,还可能缩短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安装逆变器时,要选择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并合理设计散热系统,确保逆变器能够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逆变器故障问题
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发电量。
如果逆变器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机器不发电,从而严重影响发电量。常见的逆变器故障包括内部电路故障、元器件损坏等。此外,外部风扇故障也可能导致逆变器散热不良,进而引发过温降载等问题。
在日常运维中,要定期对逆变器进行巡检和维护,检查其运行参数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报警信息。一旦发现逆变器出现故障,要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确保逆变器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MPPT 组件问题
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实现高效发电的关键部件。
在检查发电量问题时,我们需要确认组件路数和显示路数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少一串发电的情况。
可以使用万用表打到直流档,对每串组件进行电流检测。如果发现有一串无电流,就需要对这一串组件进行深入排查。
可能是组件本身存在故障,如电池片损坏、接线盒问题等;
也可能是连接线路出现断路或接触不良等情况。通过及时排查和解决 MPPT 组件问题,可以确保光伏系统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提高发电效率。
、安装规约转换器问题
目前,多地光伏电站逆变器安装了规约转换器,用于实现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通信和控制。然而,有时候逆变器可能会收到功率限制指令,导致发电量受到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拆除规约转换器,然后重启逆变器,观察功率是否可以上升。如果功率恢复正常,说明可能是规约转换器设置不当或者存在故障,导致发送了错误的功率限制指令。
此时,需要对规约转换器进行重新设置或维修,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避免对发电量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综上所述,影响发电量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天气、组件遮挡、逆变器问题、MPPT 组件问题以及安装规约转换器问题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加强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从而提高发电量,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