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蔡倩雯 本报记者 | 鲍筱兰
傍晚6点半,夕阳的余晖还未散尽,“景源星光市集”的霓虹灯已经次第亮起。空气中飘荡着铁板鱿鱼的焦香和小龙虾的阵阵香味,大学生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附近的居民牵着孩子悠闲踱步。这个位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旁的夜市,正在成为奉贤庄行镇夜晚热闹的所在。
“城建学院周边学生多,他们也有餐饮需求,所以周围乱设摊比较多,以前集中在学校东门、北门,造成了一定的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隐患。”庄行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支委、副队长费沁介绍,居民和大学生们一方面对“美食一条街”有切实需求,也对占道、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颇为“忧心”,而另一边的商户也迫切期盼稳定经营、提升营收,“景源星光市集”给出了让大家都满意的答卷。
夜晚,“景源星光市集”广场上的桌椅已经坐了不少人,各个摊位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排队情况。吆喝声、烧烤声、孩童嬉笑声……不大的广场上充满了烟火气。
夜市与学校一路相隔,因此结伴而来的学生也特别多,不少是这些摊主的“老熟客”。“这家福鼎肉片以前我就很喜欢,一直去吃。”学生小陈告诉记者。
“妈妈带我去吃了小甜品,我还想吃饼和大鸡腿。”广场上小朋友正缠着妈妈撒娇。“我们就住在附近,现在想吃点小烧烤,下楼就行了。”现场的居民对自家楼下的夜市非常满意,“这边是集中管理的,在食品安全方面比较放心。而且道路两边装了很多氛围灯,看着就感觉很欣喜。”
炒饭、打包、做烧烤、摊煎饼……摊主们忙得不亦乐乎,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在每个摊位上都贴着一张临时经营公示卡,这是经过多道程序检测后所得,也只有获得此证才能在这里固定设摊。一位摊主说:“我们现在固定下来了,之前的学生会找过来,附近的居民也会来,稳定了以前的熟客,还增加了新客人,租金还是可以接受的。”
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庄行镇城管中队发放了800多份问卷,走访150多户居民,发现90%以上的群众都支持设立规范夜市。随后,各职能部门召开多次协调会,明确了夜市摊位的准入机制以及日常管理机制。费沁介绍,在日常运营中,也会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各职能部门也会依据自己的职能分工对商户进行抽查,推行“首违警示、再违整改、三违处罚”的递进式监管机制。
“我们现在还在和城建学院的师生商议,后续为大学生设立一些青春创客的摊位,助力大学生创业。”费沁说道,希望通过合作的方式,形成优势互补的“日+夜”经济生态圈,打造全时段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