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有新人|袁颖:方言传唱金陵事
admin
2022-08-14 17:42:12
0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荔枝新闻推出“青春守艺人”系列双语微纪录片《非遗有新人》,穿越千年文脉,跋涉千山万水,记录传统非遗的焕新故事,聆听青春传承的时代之音。一期一会,影像留住记忆,涵养精神文脉、厚植文化自信,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赓续绵延的中华文明。

  粉墙黛瓦,庭院深深,坐落于南京城南的甘熙故居,俗称“九十九间半”,是我国大城市中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每逢节庆假日,游人如织,他们徜徉在马头墙、花格窗之间,总能听到几曲婉转悠扬的唱词,那就是地道的南京本土曲艺——南京白局。

  作为南京唯一的方言说唱艺术,南京白局用原汁原味的南京话说唱故事,被称为老南京的“方言仓库”,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而刚满二十岁的袁颖,已经在这个院子里唱了五年南京白局,她和许多年轻人一起,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活力。

  方言说唱:一种记录,一种使命  南京白局的诞生离不开兴盛一时的云锦产业。清代,云锦工人们为了打发枯燥的做工时间,一边织锦,一边唱些江南小曲。闲暇之余,未唱尽兴的工人便在街头河畔摆局演唱,白摆一局不收费,“白局”因此得名,传播开来。从金陵美景、秦淮美食到历史传说、节庆民俗,南京白局用极具特色的方言俚语描绘着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南京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

  时代风云变幻,白局也随云锦产业起起伏伏。直到上世纪50年代,南京白局剧团的成立将这门艺术保留了下来。2008年,继南京云锦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这项由织锦工人创造的南京地方特色曲艺,也申报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曲种迎来了传承保护的好时机。

  2014年,十二岁的袁颖在电视上看到了南京白局的表演,优美婉转的腔调在她的心中悄然种下了种子。三年之后,她在学校得知有白局选修课,第一个举手报名,一转眼五年就过去了。

  “白局一般是坐唱形式,表演有单口、对口和群口之分,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板和鼓,另外还有碟子和键子组成的小打击乐器,这是白局特有的演奏乐器。”说起白局,袁颖如数家珍,“我们第一堂课就是学打碟子,在舞台上女生都要打碟子,打不稳就会分心影响表演”,回忆起初学的两三个月,袁颖每晚都在练习,“敲得爸妈都烦了”。

  这小小的碟子和键子,正是南京白局草根性的生动展示——数百年前的织锦工人正是随手拿起身边的酱油碟和筷子,击碟而歌,从机房唱到了广阔的民间天地。“白局传唱的就是南京本土的生活,很能代表南京,我觉得我作为南京人有传承的使命感”,袁颖说,之所以第一个举手报名,也许正是这种信念感推了自己一把。

  口传心授:一种磨练,一种体验

  学习白局的这五年,袁颖基本每个节假日都会参与白局的排练与演出,几乎没有请过假,哪怕是阖家团聚的春节,她也赶最早一班地铁,从六合老家赶到老城南演出,这让她的师父许茹和师奶黄玲玲都赞不绝口。

  黄玲玲是南京白局剧团培养出的第一代专业白局演员,上世纪80年代,白局老艺人聂少庭临终前,将传承白局的遗志托付给了黄玲玲和几位同门。此后几十年间,黄玲玲为白局传承四处奔走,女儿许茹也辞去高薪职位,同她一起成立了南京金陵风白局曲艺团。

  回想起袁颖在课堂上举手报名的情景,黄玲玲对她的第一印象是“白白净净、笑起来甜甜的,很讨喜”。可试唱一段之后,袁颖并没有找到调子,“一唱就紧张跑调了”。但黄玲玲没有放弃,她认为有的孩子天生音准,有的需要后天训练,“只要我肯吃苦,总能教出来”,对于学生的深夜讨教,她会立刻回复,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尾音也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纠正。

  对于袁颖来说,学艺之旅并不轻松。《秦淮游》一开始是八板,是一个小腔、韵味都要很足的唱段,可初学的袁颖听不出自己唱的和老师有什么不同,也许就只是少了一个细小的转音,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摸索出来。如今袁颖再回听最初的录音,发现自己有些唱段处理太过青涩,“腔调转得就像是‘平地一声雷’”。最初学习时,袁颖也经历了许多困惑和挫折,反反复复地磨一个细微的唱腔,隆冬时节在书房独自背词,有时遇到瓶颈难以突破,落泪也成了家常便饭。

  “黄老师他们都知道我是很爱哭的,但有时候哭不是因为老师严厉,而是觉得连自己的标准都没达到。”袁颖形容自己是拼着一股蛮劲的人,既然学了就要学到最好,“黄老师说我们要的不是不错,需要给观众更好的体验、最好的体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新老之间一次次的磨练中传递。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些磨练最终以掌声回馈给了袁颖。“二十八分钟的《智斗鼠》,我练了一年半才上台,但当观众鼓掌叫好的时候,那种正向的反馈对我来说触动特别大。”

  随着学习逐渐深入,袁颖对白局的理解也愈发深刻。“第一阶段是觉得旋律好听,后来发现它的唱词都很有韵味”,如今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她有了新的体悟。《二姑娘害相思》中怀春的少女二姑娘,《智斗鼠》中嫁为人妇的小菊子......通过白局,她拥有了更多的人生感受,对于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姑娘,这是一种难得的经历。

  生生不息:一种传递,一种感动

  五年前,还在读书的袁颖,借着“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契机,成为了白局艺术的学习者。五年后,她站在学生面前,成为了白局向下传播的一个纽带。

  在黄玲玲、许茹和其他成员的努力下,曲艺团前后和十余所学校合作,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都有她们的身影。“白局艺术不能失传,我们的学生不光能在台上演,也可以教学,这样才能将白局传承的链条拉到底,代代相传”。黄玲玲希望有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到白局教学中,袁颖和她的学弟窦可煜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就开始跟着老师们走进课堂教学白局。

  “其实当时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也很慌,因为我不确定他们会不会听我的,我比他们大不了多少”,走进课堂,面对年龄相仿的学生,袁颖并没有十足的信心,直到她开口演示了一段,学生们纷纷投来注视的目光,那一刻,袁颖似乎隐隐明白了传承的意义。

  除了走进学校传播白局,曲艺团的成员们还在寻求更多的演出机会,从而让更多人了解白局、熟悉白局。“五一”小长假、世界博物馆日、端午节……他们抓住每个节假日组织演出,让这一地道的南京曲艺再次回到市井百姓之间。

  “非遗不一定只能停留在陈列馆里,就像白局,它古老却也年轻而有活力,它有古老的韵味唱腔,但是它唱的内容始终与我们的生活同步,从来没有脱离过我们的生活。”除了坚守传统,立志传承白局的人们也在曲目上、唱腔上、形式上进行着创新,希望拉近与观众们的距离。

  五月初的一场演出,袁颖在台上扮演着思念心上人的年轻姑娘,一抬眼看到台下有位穿着汉服的小姑娘眼睛闪闪发着光。“我望向她,她望向我,仿佛她知晓二姑娘心中青涩的情感。”传统段子在当代得到了观众的共鸣,那一瞬间,袁颖也感到和这一选段的白局作者在不同时空中交叠在了一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村VA”火热开赛 7月1日,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由浙江省体育局、省商务厅等部门联合主办的2025年“跟着赛事游浙里”...
小学生有必要同时背诵《三字经》... 小学生有必要同时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吗?我觉得每人都要好好读读《弟子规》的,学生更应该好好学学,...
北京自贸区五年实现多个全国首创     “两区”建设五年来,北京各区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制度型开放实现系统性突破。昨日,北京“两区...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北京做对了...     本报特约评论员    面对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通过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数字技术与...
“裁执联动”高效化解劳动纠纷 本报讯 (记者赵黎浩)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总工会、区人社局、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紧密协作,依托“裁执...
安徽合肥打造未来产业聚集高地 7月2日,在合肥骆岗公园,几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停放在充电机库中。 当前,安徽省...
一直很口渴,水刚咽下去立马又渴... 一直很口渴,水刚咽下去立马又渴了,而且喝多少水都不管用,感觉鼻腔和喉咙那一块都很干,这是怎么回事?一...
匠心守护夏季清凉防线 为应对持续的高温天气,近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房建公寓段启动制冷系统维保,目前已经完成两...
40℃来袭 何时“退烧” 这两天,重庆持续升温,走在街头,能够明显感觉到热浪。7月3日,市气象台对渝中、江北、沙坪坝等30个区...
我市创新推出“设备安心码”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邓亮 通讯员 毛寒睿) “现在扫一下‘设备安心码’,上报电脑维修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