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菜根谭》有言: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意思是,进的时候就要考虑退的策略,以避免进退两难的困境。
《红楼梦》中贾雨村游智通寺看到的一副对联这样写道: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说的是一个人还没有完全走入绝境、尚有回旋余地时,是不会收手的,还会一如既往地贪婪。只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想起来回头是岸。其实是告诫人们要进退有度、居安思危、淡泊名利。贾雨村没有悟到,官复原职后,心里只想加官晋爵,一味地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丝毫不控制自己的贪欲之心,从来没有想过退路,最终落得“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的悲惨结局。
从这些文字中得出,人活在世界上,要懂得进退。一味地往前走,可能会走上悬崖无路可退;一味地退却,可能一事无成。进是激情,是奋斗;退是清醒,是智慧。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知道“进”,不知道“退”。
张良雪夜读《素书》,也是一个急流勇退的典范。
秦末时期,满怀家仇国恨的张良行刺秦始皇,虽然失败却也一举成名天下知,此后就步入了反秦之路,辅佐刘邦入关破秦。楚汉争霸时期,张良运筹帷幄,辅佐刘邦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大汉朝建立之后,张良再一次出谋划策帮助刘邦安抚了众多功臣,并且在功成名就之后成功身退。而他的智慧,就源自《素书》。
曾国藩晚场善收,却谦称自己有“画蛇添足之嫌”。他奉行“弓不拉满,势不使尽”,主张行事需留余地。
进退自如,游刃有余。进一尺,退一丈,必有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