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怎么学习都不为过,每次学习都有新的东西。
今天来总结一下巴菲特过去60年的经典投资案例的估值情况(基于巴菲特致股东信以及巴菲特投资案例)。
1、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核心原则
爱丽丝-施罗德写的《滚雪球》是巴菲特最官方和最推荐的传记,书中第17章珠穆朗玛峰中有关于巴菲特在格雷厄姆价值投资课上学到的价值投资核心概念的解读。从格雷厄姆那里,巴菲特学到了价值投资最重要的3个概念:
一股股票是拥有一家企业的一小部份(股票不仅仅是一张可以交易的证劵);
使用安全边际(以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的便宜价格买入);
利用"市场先生",而不是被市场先生牵着鼻子走。
在老师格雷厄姆三个价值投资原则的基础上,巴菲特继续发展了两个概念:护城河和能力圈。
护城河的意思是买入的企业需要有某种垄断的地位,这种垄断的地位构建起了公司的护城河。
能力圈的意思是每个人通过学习,可以构建对某些行业和公司的能力圈,对于不熟悉的企业不能投资。
当然,价值投资领域除了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还有费雪,戴维斯,彼得林奇,施洛斯,霍华德马斯克。。。等等很多著名的大师,他们的长期业绩(20-30年)也都在15%以上。
每个人对于价值投资的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费雪的成长投资,戴维斯的逆向投资。
巴菲特价值投资还有很多具体的实际操作原则,但是从巴菲特过去60多年的经典案例中,可以观察到一些基本的规律,比如:市盈率PE没有超过15倍。
2、过去60年的经典投资案例市盈率PE全部小于15倍
以前见过别人做过类似的总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结合自己阅读巴菲特致股东信以及巴菲特投资案例后做的总结,确实发现了这个规律。
具体可以看下面的表格:
上面表格中总结了巴菲特过去60年最重要的一些投资买入时的估值,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和ROE。
其中市盈率PE的数据是最全的,所有公司的数据都能查到,并且相对是精确的。但是PB和ROE数据有一些投资案例是确实的。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巴菲特买入公司时所有公司的PE都没有超过15倍。其中最高的是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的时候,市盈率PE是15倍。最低的是5倍,其中包括共富诚信银行(1958),盖可保险(1980),富国银行(1990),中国石油H股(2003),日本五大商社(2019-2020)。
这20家公司买入时的平均市盈率差不多是9.5倍,低于10倍PE。
3、为什么是10倍呢?
巴菲特买股票有一个最朴素的概念,买股票跟买一家公司是一样的(在多个场合说过)。
如果需要自己花100万买一家公司,要求10年回本,那么每年至少需要给自己带来10%的收益,每年10万的净利润,也就是约10倍PE。
当然这都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数据并不重要,其中揭示的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基本思维。
4、怎么解释几次超过10倍PE买入呢?
从上面案例中可以看到,超过10倍PE买入的公司,ROE都超过25%。
巴菲特也说过,买入公司的ROE至少需要15%以上。也就是说,如果5倍PE的公司,那么ROE差不多要求15%。如果10倍PE,ROE差不多要求20%,而超过10倍PE的公司,ROE的要求至少25%以上。
上图是巴菲特过去60年规模最大的几次投资,喜诗糖果是巴菲特和芒格一起投的,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起点。
后面的可口可乐,吉列,富国银行,美国运通,苹果都是巴菲特在不同时期的TOP3持仓。
以上的总结当然不能说是十分严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既简单又复杂。但是从巴菲特过去60年的具体投资案例中可以看到,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买入的公司PE都没有超过15倍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