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2015年出版的《宗庆后,万有引力原理》,作者迟宇宙。
但是,他(宗庆后)并没有意识到,娃哈哈和其他企业是不同的,娃哈哈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又被地方政府视为标杆,所以虽然外面的世界已经如火如荼,宗庆后也多次尝试与地方政府讨论改制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
有一段时间,宗庆后甚至提出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案,如果整个集团改制不行,那么在娃哈哈集团、美食城和达能集团共同投资的几家生产性公司里面,挑一家杭州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作为试点进行改制,由宗庆后和全体员工将娃哈哈集团持有的39%股权受让过来。然而,这一方案报上去之后依然是泥牛入海。
事情终于在1999年下半年有了转机,当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的叶荣宝和十几名省人大代表来到娃哈哈的下沙基地视察,在对焕然一新满负荷运转的生产线赞不绝口的同时,叶省长问道,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搞改制,娃哈哈为什么不搞?宗庆后连忙向她汇报了娃哈哈希望改制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叶省长当即说道,这个问题我来协调吧。
果然,事情很快就有了进展,在叶省长的亲自过问下,娃哈哈集团的改制工作像上了发条一样迅速运转起来了。当年10月30日,娃哈哈集团上报了内部职工持股方案的报告,杭州市上城区政府两天后就予以批复同意。
11月16日,公司又正式上报了请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报告,两天后的11月18日,杭州市上城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就下文确认,同意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改制为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那一天,是娃哈哈的好日子。
但由于地方政府的种种想法和顾忌,这个改制方案并没有按"红帽子"企业来界定产权,也没有为娃哈哈的民营资本正本清源。根据当时的改制方案,娃哈哈集团继续保留51%的国有股,其余49%的股权由宗庆后和员工所组成的职工持股会共同出资买下。不久之后,上城区国资局又将5%的股份转让给职工持股会,这样,杭州娃哈哈集团的持股结构最终变成了上城区国资局持股46%,宗庆后和团队及职工持股54%。
之后,宗庆后与员工自己成立的持股会联合起来,陆续又成立了多家投资公司,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如今,娃哈哈这个商业帝国的资产已经达到了310亿元,名义上的国有股东只占了整个集团股权比例1.85%,娃哈哈终于成为了宗庆后和员工们的公司,成为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帝国,烙印着"宗庆后"的商业帝国。
收获亲手种下的丰硕成果固然让人感到幸福,然而,在宗庆后和娃哈哈的员工们看来,这一结果只能算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从娃哈哈的前身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诞生的第一天起,所有的资金都是他们自己筹措、积累起来的,企业经营也完全依靠他们自己,国家并没有投入一分钱。
就算1991年娃哈哈兼并罐头厂的时候,也是拿出8000多万真金白银,把罐头厂的所有资产和负债一揽子买了下来的。无论怎么说,娃哈哈也和"国有"两个字不沾边。而现在,他们拥有了企业的一半所有权,但也只拥有企业的一半所有权,还是自己花了钱去买回来的,幸福与不甘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
为了争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也为了让事实回复本来的面貌,这些年来,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努力,向各级政府反复汇报、申请,希望能够彻底解决企业的产权问题。然而,这注定是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漫长的路……
上一篇:读后感作文
下一篇:2025年中国高考拉开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