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芙Shiv
每位投资者,或多或少都知道企业“护城河”对于长期持有投资组合的重要性。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具备分析“护城河”的能力。因为,这个投资名词,看似很形象、生动,却很抽象。凡是不够具体的事物,往往行动起来也会阻力重重。
因此,搞清楚如何分析企业的“护城河”,将有助于你把资产投给更安全的公司;进而,你抗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
什么是企业的“护城河”?
“护城河”是指帮助企业长久经营下去的内在优势。它真正的作用,是让投资者在做研究分析时,能大致预测公司未来。毕竟,投资的结果和风险都在未来。
你可以把护城河公式化理解为:
护城河=公司内在优势+长久经营
也就是说,影响护城河的有两个关键变量:公司内在优势&长久经营。
“公司内在优势”的意思是,这项优势无法从公司本身分割出来,它是公司与生俱来的特质。
这就像你长期读某位作者的文章,你能够感知到他的风格;如果把这种风格嫁接到其他博主身上,你就会觉得很违和。同样,一家公司也是这样,它是一种天生的“基因”。
“长久经营”的意思是,要超越或打败这个优势不是很难就是很贵,甚至两者皆是,所以竞争对手连试都不会想试,我们就能预期公司会长久经营下去。
比如,台积电至今一直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遥遥领先的原因,在于它“很难”和“很贵”。它先进的制造工艺是几十年迭代积累的结果,如果竞争对手想要超越它,那必须要花费差不多的时间。
并且,台积电每年把大量利润用于资本支出支出,研究最先进的工艺制成,又为它竖起了雄厚的资金堡垒。竞争对手想要达到它这样的水平,也就不得不投入同体量的资金。
企业“护城河”的种类
世界上企业丰富多样,对应的“护城河”种类也各不相同。综合企业之间的共性,可以把“护城河”分为以下几类:
1.品牌
当一间公司的品牌强到其他公司很难建立同样强大的品牌、和它竞争,它就拥有品牌护城河。有时候强大的品牌来自抢占产业的先机,最先入驻某个产业的公司往往能让整个产业向它们看齐。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Pepsi)
2-1.转移成本
公司会想办法让客户在跳槽使用别家公司的商品或服务时,感到非常困扰、麻烦或昂贵。
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是在整合的IOS系统中。如果一位用户长期使用iPhone、笔记型电脑与iPad,那么对这位用户来说,从苹果系统切换到Android或微软(Microsoft)系统会非常麻烦、非常昂贵。
2-2.网络效应
采用这种策略的公司会提供使用者想用的独家网路,转移本身并不难,但顾客一旦转移就失去了之前所有的数据和连接。
比如,微信生态就是典型的网络效应,你不用微信,理论上可以。但,你的朋友、家人、同事全都在用,最终你不得不妥协。
3.过桥费(政策垄断)
一间公司能垄断整个产业,或几乎在那个产业独大,就是有收费桥护城河。收费桥独占了一大块市场,它之所以能够独大,多是政府规章或干预的缘故,而这种情况当然有改变的可能。其他种类的收费桥护城河也许和地理局势有关,或者进入市场必须支付极高的代价,或是以上皆是。
这种大部分是政策性企业,且裙带关系非常深的领域。竞争者想要进入这个领域,就必须得具备相似的人脉关系。
4.机密
公司持有某种营业机密,不怕其他公司模仿。这些也许是专利、商业机密或其他种类的智慧财产。
一般好的技术性企业,这个特征很明显。例如:辉瑞(Pfizer)和默克(Merck)这些大药厂有了药物的专利,在专利到期、其他公司开始生产仿制药品之前,它们一直拥有强而有力的机密护城河。
5.价格
一间公司能以最低价提供产品或服务,因此成为最低价供应商,而且它的内部性质允许它长期仰赖这项优势。
例如:开市客(Costco)能以低于其他人的价格销售商品,因为它能利用强大的购买力与低廉的售价,赚取最多利润,胜过竞争对手的价码。
了解护城河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企业时,用简单、清晰的关键词对其独特的优势进行概括。
如何量化企业的护城河?
尽管,以上的分类足够的清晰具体,但是依然是文字性的定性描述,还是具体的不够彻底。我们可以关注财务报表上的4个数值,来实际量化一家公司的护城河:
你可以找到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然后从三张表格中,筛选出这4个数值的数据,接着列出3—5年,最好是10年的数据,然后对比每年增长率:
(开市客2019-2023财报数据)
当把数据列出后,要对表格分析的有2点:一是,关键指标是否保持稳定增长(尤为重要);若出现大幅波动,需查明原因。
比如,表格中开市客2022年股息总额同比指标下降,是因为2021年有一次性特别股息,2022年恢复为常规分红,属于“基数效应”,并非公司分红能力下降。
二是,设定增长目标,如每年增长10%以上,则能轻松跑赢标普500的长期年复合收益率。
当然,我们从财报上量化的数据,像是一辆车的后视镜,看到的是一间公司的过去,而过去的数值不能保证公司未来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除了看数值以外,还要做这些研究,确保你有兴趣的公司会持续照现在的趋势成长下去。
企业的护城河什么时候会被颠覆?
花无百日红,任何优秀的企业都有可能会坍塌。竞争对手通常会以两种方式来攻击企业的护城河:
1.跟现有企业做一样的事,只不过后来者做得更便宜或更好
最明显的例子,是拼多多与淘宝。两者都是线上销售,拼多多的APP在使用起来更加的简单,而且它让商家赚取规模利润而非单价利润,进而,在它上面购物,单价会相对偏低。
同样是零售,为啥开市客没有被亚马逊与沃尔玛颠覆呢?因为它的价格已经是极致(只赚货物14%的毛利),而且它的利润主要来自会员费。
2.消除消费者对企业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这种颠覆是科技企业最害怕的事情。因为当新的技术更好、更优时,旧的技术会被消费者无情地抛弃。
比如,苹果颠覆诺基亚,让所有人都使用了先进的智能手机;OpenAI颠覆谷歌,让人工智能回答更准确,效率更高。
总结,“护城河”不是神话,也不是万能药,而是一种结构化思考企业竞争力的方式。在不确定的时代,它是你资产安全的缓冲区,也是穿越周期的底气。
下次你分析一家公司,不妨用以下三步自检:
1.它的护城河是什么?属于哪一类?
2.财务数据是否长期稳定增长?
3.未来会被什么方式颠覆?
将抽象的“护城河”落到数据和现实逻辑中,才能让你的投资组合穿越风浪,稳健前行。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