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汉明 著
初入缅境,从穆旦随后撰写的战地报道看,这一路风景很优美。远征军大多住在洁净、整齐、有电灯也有自来水的英国兵房。吃食方面,此地的水果很便宜,军营里的米饭颇不恶,肉类食物还多过了蔬菜。重要的是,远征军的“每个兵士都领到了一件很好的橡皮雨衣,一套新制服,两双胶底鞋一个毛毯”。穆旦是军官,条件自然更优渥一些。如果战局顺利,这工作,看上去确乎不错。
穆旦所说的“司令部”,即指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一开始在缅甸中部城市曼德勒以北约六十公里的梅苗。罗友伦(穆旦习惯写成“罗又伦”)回忆:
民国三十一年二月,第五军开赴昆明,旋转赴缅甸,这即是所谓的“远征军”……由昆明运输到腊戌,后来司令部就设在缅甸梅苗,美军史迪威将军、英军蒙巴顿将军的司令部也同驻一个山庄里。我们就在那里举行联盟作战会谈……
罗友伦没有描述高级将领所住“山庄”的华丽。穆旦却记录了下来:“我们住在一栋最华丽的楼房里,每一个屋子都有电风扇和洗澡间,饭厅里装饰着鹿角,地板上涂着蜡,厨房中且可以自己制冰。我们和史蒂莱将军的两位代表住在一起……每天的情报我都讲给他们听。”(《光荣的远征》)梅苗住着不少华人和印度人,他们在此地开有百货商店。初到梅苗的某个下午,穆旦就曾和一位高级将领来到一个咖腊的百货公司购货,并享受到主人盛情端出来待客的牛奶茶。
穆旦没有记下这位“高级将领”的名字。这里也不排除此人即罗友伦的可能。罗友伦不擅英文,从穆旦的“自传”分析,他是罗友伦的专职翻译。司令部里“举行联盟作战会谈”,少不了军部少校翻译官穆旦的口译。外出与当地人沟通之类的日常事务,罗友伦也离不开穆旦。罗友伦是第五军的参谋长,名副其实的高级将领。第五军是新成立的机械化部队,有战车、汽车一千多辆,下辖三个师:第二○○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九十六师(师长余韶)及机械化部队。杜聿明是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司令卫立煌,未到任,故由杜聿明代理。卫立煌的继任者为罗卓英,杜聿明任副司令并兼任第五军军长。
在杜聿明的回忆中,我们知道,“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是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天成立的。但军队动员入缅,早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即珍珠港事变后第四天就开始了。杜聿明将这次出征缅甸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远征军开始入缅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间败退止。第二阶段分印度和中国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在一九四二年八月远征军一部败退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其中的战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等;中国方面,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后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后,包括中缅边境松山、腾冲、龙陵、畹町会师诸战役。
远征军在缅甸待了不过二十天,穆旦就发现了友军英军存在的严重问题。此时,中国远征军已经得知日军的番号和配备,而英军方面,却对敌方情况一无所知,且还擅自撤退。后退的英军居然又在梅苗的福思特饭店扎堆酗酒,还出了人命。出事的次日,穆旦重回福思特饭店(那几天他可能也住在这家饭店,即所谓的“最华丽的楼房”),一位华侨老太太告诉他:昨夜两个英国下级军官喝酒,喝醉以后,擦枪走火,竟迷迷糊糊用手枪把自己打死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