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如今的广西,常年可见“江作青萝带”环绕在南宁、柳州、百色等城市,甚至即将入粤的西江,在梧州市穿城而过时,也能长久保持碧绿的颜色。
从水量来看,珠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其水量相当于黄河的7倍,淮河的10倍。珠江流域面积约45.36万平方公里,其中有20.24万平方公里在广西境内。2016年-2020年,广西流入广东的年平均水资源2186亿立方米,占广东年平均入境水资源总量的92.4%。“十三五”以来,广西入粤水质持续保持为优,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质量优良比例达到100%,实现了一江清水向东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稳定的生态屏障。
2024年,建行广西区分行再次制定《广西区分行支持绿色金融行动方案》,明确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城乡建设低碳发展、支持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八大重点金融服务领域;加快绿色金融创新步伐;加强业务风险防控;丰富绿色金融配套保障,加快了绿色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建设。长期以来,不断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保障了建行广西区分行绿色金融服务紧紧跟进广西水环境、水生态建设的步伐。
——紧贴自治区政府的广西生态水网战略布局,搭建了“1+5+3”绿色金融专业机构架构。区分行层面,成立1个绿色金融中心,在“珠江上游重要水生态屏障”区域内,设立了河池分行绿色经营中心,并将河池宜州支行设立为绿色县支行;在“桂东北水生态修复保护区”,设立了桂林分行、贺州分行两个绿色经营中心;在“珠江——西江绿色发展带”,将南宁朝阳支行设立为绿色银行;设立了柳州分行绿色经营中心,并将柳东支行设立为绿色金融专营支行,将柳州分行营业部设立为气候专营支行。
——紧跟自治区政府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发展和环境治理的规划,河池分行积极探索绿色转型的发展道路,大力支持河池市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技术创新绿色制造项目,项目总投28亿元,建有完善的工业循环水系统、回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项目总用水量为10.86万立方米/日,循环水量10.40万立方米/日,循环水率达到95.79%,项目污水、废水经环保处理后出水水质符合《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直接排放标准,可再次为企业提供生产用水,实现生产废水100%回收利用。近五年来,河池市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均排在前十,“有色金属之乡”迈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快车道”。
——紧跟广西环境治理重点区域建设,在广西最大工业城市柳州市持续投入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了总投资约4.7亿元的柳州市白沙污水处理厂。处理厂采用A/O脱氮除磷工艺,采用鼓风机微孔曝气、离心机脱泥、紫外线消毒等先进工艺,总处理规模为18万立方米/日,是柳州市市区现运行的6座污水处理厂之一。自2020年以来,柳州市连续4年在全国地表水考核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
——紧跟生态环境部门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部署,大力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如柳州分行于2021年4月至今为柳州市石碑坪镇和太阳村镇污水处理PPP项目陆续投放项目贷款7323万元,贷款用于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扭转了柳州郊外工业废水及柳州市河北半岛生活污水直排入江的现象,为确保柳江饮用水保护段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类水质提供了根本保障。
为了治理市内河流那考河的黑臭水体,南宁市政府结合南宁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对那考河采取“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化技术,实现“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工程涉及河底清淤、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新建污水处理厂、铺设截污管线、雨污管网改造、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气象自动监测站,建立“那考河智慧河道管理平台”,实现流域水文、水质、气象信息“一张网”等等。在全新的内河处理理念提出之初,建行南宁朝阳支行就启动绿色金融服务,以当时区内首个PPP项目满足那考河海绵化治理的资金需求。项目建成后,那考河成为南宁市内一处新的景观,绿水环绕,鲜花成带,“百亩美人蕉”更是令人震撼。2023年10月,那考河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在家乡父老的期盼中,在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用水质量的国家使命面前,再次考验了建行践行“绿色金融”的决心与智慧。满江清水见证了建行广西区分行全行上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一心一意钻研绿色金融的定力。(建桂轩)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