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秒,通过考核!”5月24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营脚沟煤业有限公司(营脚沟煤矿),当着检查组和200多名矿工的面,胡应雄再次操作了一遍盲戴自救器,不到30秒,顺利通过考核。
然而,考核一结束,胡应雄却作起检讨:“我要向检查组和全矿职工深刻检讨,我没带好头。昨天抽查时,我真的不会戴!”随后,他将1000元罚款交由矿长,要求将该罚款纳入安全管理基金。
这一幕发生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检查组在营脚沟煤矿指导帮扶期间。根据“双全日”(每月24日全面查系统隐患、全员查“三违”反“三违”)要求,5月23日至24日,贵州局派出检查组赴该矿指导帮扶。胡应雄正是该矿法定代表人、实际投资人。
“老胡,你和矿工一起盲戴一下自救器。”5月23日,按照贵州局规定的每次入井检查时至少抽查5名人员盲戴自救器的要求,在井下采煤工作面现场,检查组突然点名胡应雄,随机抽查他是否会正确佩戴自救器。
“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心里很慌,因为我根本不会。”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胡应雄坦言。面对抽查,胡应雄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操作,甚至用嘴朝自救器吹气。抽查的5名人员中,只有胡应雄不会正确佩戴自救器。
“煤矿法定代表人、实际投资人绝不能只会投钱当幕后老板,也必须掌握井下基本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自救器就是拯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此,检查组深刻指出,任何一名煤矿从业者都必须是自身安全的守护者。
“检查组批评得对!”当着几十名矿工的面,胡应雄认真听取检查组意见,当晚便借了一个自救器,在宿舍里对着手机视频一遍遍学习如何正确佩戴。
“我每个月都会下井2次,正确佩戴自救器是自我保护的一项基本技能。对此,我以前的确忽视了,感谢检查组提出的重要意见。”很快,胡应雄学会了正确佩戴自救器。
第二天,胡应雄再次操作了一遍盲戴自救器,顺利通过检查组考核,并主动上交1000元罚款。按照该矿规定,不会正确佩戴自救器应罚款50元。胡应雄主动上交的这笔罚款远远超过标准。“我没有带好头,应该重罚!”胡应雄说。
“老板的安全工作没搞好都要罚款,我们更要自觉。”胡应雄的举动感染了不少职工,得到大家一致肯定。
5月24日,该矿还对5月主动排查安全隐患的矿工进行了现金奖励,金额自600元起上不封顶。
每有矿工领奖,现场就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自今年3月开始,该矿实施这一激励机制,目前已发放奖金近10万元。
“我这次领了1200元,上次得了6000元呢!”已是第二次收到现金奖励的矿工范允仁激动地说。
“只有全矿职工真正树立安全意识,全员参与‘查三违’‘反三违’,才能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实现本质安全。煤矿法定代表人、实际投资人也必须是其中一员。”对于胡应雄及时整改的行为,检查组表示充分肯定。指导帮扶期间,他们还对该矿职工详细讲解了危险作业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罪名及典型案例,要求企业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我深刻接受检查组的批评意见。‘双全日’工作开展之前,我只晓得高薪聘请别人管理。这次被抽查出不会佩戴自救器,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人人都是安全员。”胡应雄感慨道。
“营脚沟煤矿是一家年产30万吨煤矿的民营企业,属高瓦斯突出矿,而且矿井面积较小,长期以来存在安全管理基础较薄弱、管理人员变化频繁、矿工流动性大等突出问题,安全风险较高,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企业之一。”带队检查的贵州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双全日”就是要眼睛向下、紧盯基层一线,鼓励和号召煤矿从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自觉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安全风险。
在贵州局督促指导下,贵州省在矿山领域开展的“双全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同比大幅下降。2025年1月至5月,贵州省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同比减少1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