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循环农业让桓仁稻农获得双份收益
admin
2022-07-19 09:20:52

记者  丛焕宇

7月,刚刚站稳脚跟的水稻秧苗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此时,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泡子沿村原生态优质稻米专业合作社迎来夏忙期。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合作社不用人工除草施肥,而是把成群的鸭子赶到稻田,把肥美的螃蟹放进稻田,由它们除草、捉虫、施肥,代替人力侍弄绿色水稻。

合作社社员说,这样有特色的做法,在泡子沿村原生态优质稻米专业合作社还有很多:春种由无人机飞播、浇水用智能灌溉系统、秋收后使用独立研发的机器直接将秸秆深埋在田里优化土壤……每一项都有科技含量。

泡子沿村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由于村民不掌握科学生产技术,不断加大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造成土壤环境恶化、水稻品质下降,再加上产品没有品牌优势,很难卖上好价钱。直到2008年,泡子沿村原生态优质稻米专业合作社成立,这种状况才开始好转,村民渐渐踏上绿色发展的致富之路。

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泡子沿村原生态优质稻米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农民入社等方式,着手构建立体种养生态农业系统,不仅种植了133公顷鸭稻,靠鸭子疏松土壤、健壮秧苗、除草捉虫肥田,而且种了35公顷蟹稻,以田养蟹、靠蟹肥田,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不施农药和化肥的绿色有机稻米受到市场青睐。

“我们没有满足于此,又尝试在稻田中种植木耳,利用水稻田后期的温度、光照、湿度条件都极适合木耳生长的特点,在稻田里挂菌棒,不用人工管理,靠露水和自然降水就能收获野生木耳,口感特别好。”合作社负责人姜宗泽说。不仅如此,合作社还独立研发了秸秆还田机。2018年5月,秸秆还田机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并被推广到省内多地。

更让农户高兴的是,打破了传统种稻模式,通过实施“水稻+鸭蟹共养+黑木耳”建立起来的立体循环农业栽培模式以及创新秸秆还田技术,生产出来的稻米绿色有机、口感好,极大地满足了都市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

“这些年,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再交由农民种植与管理,通过立体循环农业模式科学种稻,统一加工、包装优质稻米,让我们农民从一份工作中获得了两份收益。仅2021年,合作社就实现经营收入6000万元,带动农户6000户。”村民宋日盛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