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掌舵人被查,敢问“亚洲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路在何方?
创始人
2025-05-30 12:22:05
0

(转自:评论员毕舸)

2025529日,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阚全程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让公众目光再次聚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发展历程。

作为曾执掌医院近十年、打造“亚洲最大医院”的掌舵者,其职业生涯与河南医疗体系的演进紧密相连。

阚全程的职业生涯浮沉与郑大一附院的发展轨迹相互映照,折射出人口大省在医疗资源配置中的特殊困境与发展路径。

———

郑大一附院的崛起,根源在于河南长期存在的优质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全省9815万常住人口仅对应29家三甲医院(2008年数据),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2.95 人的配置,形成了资源绝对短缺与相对集中并存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郑大一附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86.8亿元营收增长至2021218亿元,病床数量突破万张,年手术量超过35万台,2023年,日均门诊量约4.47万人次,年门诊量约938万人次,在全国排名第1

日均门诊量约4.47万人次,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以县一级医院平均年诊疗量37万人次计算,郑大一附院一天的门诊量,就相当于一个县级医院一个半月的工作量。

如此接诊规模,不仅在国内医疗系统中首屈一指,在全球范围内也极为罕见。

———

郑大一附院的特殊发展轨迹,与其高校直属附属医院的体制身份也密切相关。

2008年阚全程出任院长时,正值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临床医学学科获得专项经费支持。

体制优势助力医院快速构建“科研—教学—临床”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

通过高薪引进人才、优先配置设备、争取政策倾斜等方式,医院迅速聚集全省优质医疗资源:14600名医护人员中,博士超过2300人,研究生达3400余人。

其发展速度固然体现管理者的胆识,但若缺乏政府和高校层面的支持,恐也难以实现。

———

集中化发展在短期内提升了郑大一附院的科研与临床能力,却导致河南其他地区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医院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和技术停滞问题。

2022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和阜外华中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近40名专家短期内集体跳槽至郑大一附院,其中包括多位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该事件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造成严重影响,其心外科一个病区几乎陷入瘫痪。

“虹吸效应”,成为郑大一附院被诟病之处。

———

随着阚全程的落马,郑大一附院依靠行政力量与市场红利双重驱动的发展模式,正面临严峻严峻挑战。

虽然医院职工人均产值达到129万元,与北京朝阳医院相当,但其CMI值(病例组合指数)却未能进入全省前十。

该项指标反映医疗机构收治病例的技术难度和资源消耗水平,数值越高说明处理的病例越复杂。

郑大一附院CMI值偏低,被戏称为“全球大乡镇卫生院”,表明其接诊的大量是常见病、多发病,而非疑难重症。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让郑大一附院的原有发展模式,恐更难以为继。

DRGDIP改革是近年来政府推行的一项医保改革,相当于为医疗服务设定“包干价”,要求医院按病种收取固定费用,倒逼医疗机构优化诊疗流程。

然而对郑大一附院而言,万张床位的庞大规模需要充足病例支撑,若严格按标准筛选患者,可能导致大量床位闲置。

14000名员工的薪酬体系依赖规模效益,基础病业务的收缩将直接影响人员稳定。

地方政府对“亚洲最大医院”的政绩期待,更形成无形的约束。

“尾大不掉”的困境,恐会使得郑大一附院的后续转型多停留在表面,难以触及实质。

———

更深层次的矛盾源于公立医院的双重属性。

作为事业单位,郑大一附院需要承担救灾、扶贫等社会责任。

2021年郑州“7·20”暴雨造成医院区直接损失13亿元,复诊后门诊量锐减,却仍需保障员工薪资发放。

同年,郑大一附院接管负债3.4亿元的河南省省立医院,投入近30亿元解决债务问题,该行政指令下的行为明显超出市场考量范畴。

作为自负盈亏的经济体,医院2021年收入中财政拨款占比不足5%,“企业化运营、事业化管理”的混合模式,既缺乏民营医院的灵活性,又不具备全额拨款机构的专注性,导致收支结余率长期维持在5%左右,远低于10%的健康标准,发展资金捉襟见肘。

———

郑大一附院的过去、现在极具代表性。

医院既受益于公立体制的资源优势,又受制于体制约束。

既通过规模扩张实现收入增长,又因业务结构问题在医保改革中首当其冲。

当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必须要转型,但越是规模庞大的医疗机构,其转型难度就越大。这不仅仅是因为体量问题,更是因为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盘根错节的庞大利益综合体。

第一重阻力来自既得利益格局。

郑大一附院年营收超200亿元的庞大规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14000多名在编人员的薪酬体系、数百个科室的绩效考核、每年数十亿的医疗设备采购,都围绕着规模扩张的逻辑运转。

任何触及这些核心利益的改革,都会遭遇来自内部各方的阻力。

比如,若要缩减普通门诊量,就意味着相关科室的收入和绩效将直接受到影响。

———

第二重阻力是体制惯性。

作为河南省医疗系统的标杆,郑大一附院始终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遵循医疗发展规律,又要完成行政指令任务。

随着医院规模的持续扩张,地方政府对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升。

2021年被迫接管负债3.4亿元的河南省省立医院并非偶然,行政指令下的"非市场化"重组,很可能在未来以其他形式继续上演。

如此体制惯性,让医院难以轻装上阵进行改革。

———

第三重阻力是路径依赖。

过去十余年,郑大一附院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规模扩张模式: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体量、通过高薪挖人提升技术、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这套模式曾经创造了增长奇迹,但也形成了强大的路径依赖。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下,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但转型意味着要放弃已经驾轻就熟的发展路径。

更深层次的阻力,在于功能定位的模糊。

作为巨资打造的公立医院,郑大一附院理论上应该更多承担疑难重症救治功能。但现实是,其CMI值(病例组合指数)偏低,大量接诊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定位偏差导致其在支付方式改革中首当其冲,但要扭转这一局面又需要重构整个业务体系。

———

郑大一附院转型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在维持现有体系正常运转的同时推进改革?这就像是要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更换引擎。

一方面,医院每天仍要接诊数万患者。

另一方面,又必须对业务结构、人员配置、考核体系等进行深度调整。“边飞行边修飞机”的难度可想而知。

———

在网上看郑大一附院的全景图,犹如一台永不停歇的医疗巨兽,日复一日地吞吐着数以万计的患者。

其精心规划的院区、科室和床位网络,构成了支撑这个庞然大物的血管系统,让医疗资源和人流得以输送到每一个角落。

这种依靠资源高度集中形成的超大规模医院模式,究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良方,还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特殊产物?

在全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背景下,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否具备可复制性,能否真正成为破解医疗资源分布困局的普适方案?

———

未来,郑大一附院将走向何方

是继续追求“规模最大”,还是转向“技术最强”?

是将患者集中到郑州,还是通过分级诊疗优化资源配置?

上述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这家“医疗航母”未来的航向。

郑大一附院的困境并非个案。

在中国医疗体系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过程中,如何破解这类超大规模医院的改革难题,将直接影响医改的成败。

或许,答案不在于简单否定“巨无霸”模式,而要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利益藩篱,最终实现从“大”到“强”的蜕变。

全文完,共计2800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世界全资子公司新增一项170... (来源:快查一企业中标了)快查APP显示,新世界相关公司上海新世界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
民营经济这艘巨轮何以破浪前行?...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十四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实力和社会...
江西气象发布:雷阵雨、雷暴大风...    天气趋势   预计今明两天受季风槽影响赣中和赣南有阵雨或雷阵雨部分地区有中雨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
从教育陪伴到出行助力 智能机器...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近年来,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
石刻胡旋舞墓门:风靡大唐的舞姿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攀 闫磊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
谷歌与电力公司签署协议 高峰期... 转自:谷歌官网财联社8月5日讯(编辑 赵昊)当地时间周一(8月4日),科技巨头谷歌表示,已与美国两家...
夏夜大别山 隧道施工忙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丁一鸣  夏夜,22点,坐落在大别山深处的上海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电务段六...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全... 证券代码:000422 证券简称:湖北宜化 公告编号:2025-087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塔尔镇党员干部齐上阵 防汛救灾... 自8月2日强降雨天气开始以来,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镇全面落实防汛减灾调度会部署要求,充分发挥...
北京燕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证券代码:688172 证券简称:燕东微 公告编号:2025-056北京燕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