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ETF炼金师)
全球经济正处于动力转换的二元发展阶段。当前,人口增长、全球化扩张与债务驱动的三重红利逐渐减弱,数字技术创新的动能也开始衰退。这一变化使得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存量争夺的阶段,地缘摩擦风险有所加剧。然而,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将进入爆发阶段,作为大国竞争的战略支点,人工智能的技术迭代不仅能够打破存量瓶颈,还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新的结构性增长路径。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次波动。1956年,达特矛斯会议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标志着这一领域的正式起步。自2006年以来,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引入,研究者成功模拟了人脑神经元网络的结构,克服了传统机器学习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时的难题。基于此,生成式AI与决策式AI相继取得了显著进展。
生成式AI聚焦于学习数据中的联合概率分布,依托生成模型生成非结构化内容,并输出新数据,其典型代表包括ChatGPT。相比之下,决策式AI则通过学习数据中的条件概率分布,输出数据的判定结果,AlphaGo即为这一领域的代表。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人工智能的技术演进正逐步打开新的成长空间。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及智能监控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初步验证了其技术和商业潜力,并形成了显著的示范效应,进而吸引人工智能技术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根据高德纳(Gartner)2024年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目前人工智能正处于向成长期转变的关键时刻,其投资格局也正从“主题投资”向“成长性投资”转变。
**二、中国的人工智能加速发展**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通道中,其中大模型作为本轮人工智能革命的重要象征,凭借其优异的泛化与迁移能力,将加速人工智能向各行业的渗透。据统计,预计到2024年,公开的大模型项目数量将超过1000个,其整体应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7亿元。预计在2022至2027年间,中国AI大模型的应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148%,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30亿元,届时该行业可能会实现盈利临界点。
从应用领域来看,综合考虑技术和商业可行性,人工智能预计将在娱乐、游戏、电商等领域率先落地,其次是教育与医疗领域,接下来是文旅、金融、法律与房地产,最后则是交通与农业等领域。随着中国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以及向各应用领域的渗透,未来数年内,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在工具选择上,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聚焦于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强调国内AI算力的硬科技。该ETF在算力相关的电子与计算机行业中拥有85%的权重,其中高端数字芯片设计领域的企业占据51%,与国产替代概念股高度重合。这一投资组合充分展现了科创板“硬科技”的本质,预计在人工智能产业逐渐成熟、进入成长期阶段时,将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三、人工智能的投资前景与风险**
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投资者在进行相关投资时仍需关注潜在的市场风险和行业特有风险。人工智能相关投资的收益预期与风险承受能力密切相关,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选择投资方向。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科技股的波动可能会加剧,投资者需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将推动相关企业与投资产品的价值提高。然而,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必须对投资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或其他投资产品时,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文件,深入分析可能影响投资成果的各种因素。
**四、结语**
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领域的拓展,市场投资机遇日益增多。通过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入分析,投资者不仅能够把握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机会,同时也要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以期在未来的投资中取得更为理想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