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报
不久前,环保上市公司一季报陆续发布。记者注意到,生态环境监测行业、仪器仪表行业的多家企业一季报营收、利润“双增”,盈利能力表现良好。
一季度有哪些利好因素?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力度明显加大。在此背景下,监测装备和大数据市场需求得到加强。”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河环保)联合创始人、联席总裁陈荣强告诉记者,公司一季度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政策驱动下订单的加速落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公司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包括供应链优化和成本管控,改善了净利润表现。
先河环保一季报营收为1.89亿元,同比上升17.05%;归母净利润为1151万元,同比上升38.01%。
同样在一季度实现营收、利润“双增”的还有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迪龙)。2025年一季度,雪迪龙营收稳健增长,为2.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65%。公司业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市场拓展、产品销售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与此同时,雪迪龙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增长势头强劲。业内人士分析,公司这一显著变化主要得益于本期收入增加,利润随之提升。
雪迪龙相关负责人认为,2025年,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逐步扩展,碳交易活力有望加速释放,驱动加快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碳监测、碳计量市场有望提速。
此外,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尽管增幅有限,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充分体现了企业业务的稳定性和市场开拓的积极成果。
不能将“双碳”战略等同于监测市场需求爆发
2025年一季度的“开门红”无疑让生态环境监测企业增添了信心。而此前一段时间内,不少企业的情况并不太好。
数据显示,2024年,先河环保营收为9.53亿元,同比下降1.44%;归母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下降23.23%。2024年,雪迪龙营收为14.20亿元,同比下降5.97%;净利润为1.69亿元,同比下降16.90%。
对于困局,陈荣强分析说:“此前先河环保指标‘双降’主要受到宏观经济、行业阶段性调整的影响,产业进入存量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还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部分地方政府环保项目资金预算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公司虽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但仍难抵消不利因素对盈利的冲击。”
陈荣强表示,2024年,先河环保在研发上布局AI、大模型等新技术,短期内的投入尚未完全转化为业绩回报,但这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雪迪龙相关负责人认为,环境监测设备行业是政策驱动型行业。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调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会产生较大影响,但市场的实际释放程度依赖国家相关政策的实际落地进度及政府的实际执行情况。
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加强温室气体监测,逐步纳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统筹实施。
浙江灵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政策发布后,国产设备采购未达预期,市场增速放缓,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公司布局高端仪器赛道,但目前不少应用场景中环保技术标准较低,高精度市场需求较弱,导致企业研发动力较弱。”
对于市场热度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不能将“双碳”战略简单等同于监测设备的市场需求爆发。技术路线的选择必须建立在严格的行业评估基础上,这是一个需要科学论证、循序渐进的过程。
企业看好碳监测行业市场前景
2024年以来,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设备市场需求呈现增长态势,虽然国内生态环境监测市场的热度还没有达到企业预期,但业界普遍看好碳监测行业的市场前景。
陈荣强认为,我国坚持“双碳”目标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温室气体监测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短期来看,随着全国碳市场的逐步扩容,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长期来看,国家将全面推进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温室气体相关领域的政策标准也将不断完善,这些因素有助于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市场空间。
从技术层面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温室气体监测更加精确高效,同时也降低政府的投入成本。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促使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
雪迪龙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当下企业经营面临多种风险,但也能看到政策支持与环保投入持续驱动监测行业市场扩容,碳监测与碳计量市场有望提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良好的发展空间。
温室气体监测相关政策:
2021年和2023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推进重点行业、城市和区域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
2022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用能设施及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和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计量技术研究,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探索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
2023年,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加强了工业端的监测需求。
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明确将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组织对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CEMS)开展计量性能测试评价,推动加强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不断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
202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要求提升计量、统计、监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