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高度白热化的重庆小面界,邓秋槐的“十八梯邓凳面”从外卖赛道成功突围,连开7店,登顶小面外卖天花板,他的故事正在业界被人们津津乐道。十八梯邓凳面创始人邓秋槐打造小面外卖天花板!专注快速休闲餐厅经营!
(一)24岁首次创业折戟綦江,卖鞋四年负债100万元
邓秋槐出生于重庆彭水县城的一个经商家族,这个家族的鞋服生意一直是行业的龙头。邓秋槐在这样的家族环境下耳濡目染,自小便多了一些商业头脑。2012年,邓秋槐揣着家里给的20万本钱来到了重庆綦江开鞋城,他雄心勃勃,立誓要在这个空白市场复制邓家的鞋服生意,然而现实却狠狠的给他上了一课:第一家鞋城开起后就不赚钱。从2012年到2016年,邓秋槐在綦江一共开了五家店,没有一家店赚钱,但也都没有关门,直到负债200多万元的时候,败局才彻底被暴露出来。
上游供应商开始断供,自家企业那里也拿不到货了。还债成为了摆在邓秋槐面前的头等大事。三万多双鞋的库存,进价七八十元一双,邓秋槐全部按五块、十块处理,最后算下来,负债100多万元。邓秋槐此时想过放弃,回到邓家的家族企业里拿工资过日子,但这样显然无法尽快偿清负债,怎么办?
(二)回渝发展不顺,邓秋槐差点把200万赔光
关店,还债,邓秋槐走到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好在两个兄弟暗地里给他凑了40万元,邓秋槐把位置最好的一家鞋店改成了快餐厅,因为他发现周边快餐店的米饭都很难吃,他要用上好的米,做一碗好吃的大米饭。“大米饭快餐厅”给邓秋槐的生意带来了转机,开业后生意持续火爆,一个月能赚万把块钱。他后来又接手了一家羊肉粉店,重新打理后卖起了小面,取名“挑碗面”,生意也很好。
家里人看到邓秋槐的事业又有了几分起色,便给了他100万元,让他回重庆主城发展。2017年,回到重庆主城的邓秋槐在渝中区解放碑开了一家“邓升记面庄”,先后卖起了小面、小碗菜和汤饭。这一次,幸运之神又一次缺席,厨师不稳定,走马灯似的换人。更致命的是,店才开起来就遇到市政施工,店前马路被围了整整一年,生意也亏了整整一年。这期间邓秋槐又参与投资了汽修厂和便利店,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邓秋槐最终还是不死心。他让自己的弟弟到南坪一家生意很好的面馆去拜师学艺,来提高店里的产品口味,并主打豌杂面。这个办法很奏效,每天的营业额提升到三、四千元的盈亏平衡点了。他又把弟弟派回彭水老家学习,把当地的特色心肺米粉引进店里售卖。在重庆的彭水人知道了在邓秋槐的面馆能吃到正宗的彭水苗家心肺米粉,一时间趋之若鹜,一天能卖出300斤米粉,门店月利润也达到了2-3万元。
这个店让邓秋槐实现了绝地反击这一波绝地反击,邓秋槐赢了。他又一次升级了门店装修,并正式打出来了“十八梯邓凳面”的招牌,主打豌杂面和苗家心肺米粉。不过,邓秋槐很快发现,一个月赚两三万块钱完全不够自己花销,得赚五万块钱才行。而此时堂食业绩已经到顶,要提升业绩赚更多的钱,只有把外卖也做起来。
(三)掌握外卖流量密码,邓秋槐靠一个面馆月赚30万元绝地反杀
然而,在外卖这条路上,邓秋槐同样连续失败了两次,第三次才真正找到外卖的流量密码。第一次,邓秋槐找了一个代运营公司,给了5000块钱,没做出效果,空耗了时间和精力,第二次又换了另一家代运营公司,还是没起色。邓秋槐决定自己钻研。他不厌其烦的和美团的业务经理沟通请教,向身边的朋友虚心取经,渐渐的他有了主意:他决定把面馆里的两款汤饭先拿来做测试。
这一次,邓秋槐成功了,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汤饭做到了全重庆的品类第一,每天的外卖业绩能达到4000多元,门店整体业绩达到了8000元,一个月下来能赚4万多块钱。掌握了外卖运营方法的邓秋槐迅速地把目光盯上了面条,他要把店里的面条外卖也做起来。
考虑到面条外卖的特殊性,邓秋槐采用了汤面分离的方式。他运用娴熟的外卖运营技巧,很快把面条的外卖业绩做到了每天300-400单,迅速冲上了粉面排行榜榜首,此时门店业绩已经突破了万元大关。但是邓秋槐仍然不满足。待美团推出团购业务后,邓秋槐主动拥抱,开通了美团团购。团购业务很快拉升了门店的堂食业绩,每天能卖到13000多元。
十八梯邓凳面创始人邓秋槐打造小面外卖天花板!专注快速休闲餐厅经营!至此, “十八梯邓凳面”成为了重庆第一家同时做堂食+外卖+团购的面馆,这种模式后来也被固化成了“十八梯邓凳面”的成功模式,在后续的分店中得到了广泛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