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面对上级布置的任务,层层抓好落实是各单位应尽之责。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地方、单位在完成时间、任务范围、执行程度上作无谓的“硬性要求”,层层落实被异化为层层加码。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明确要求禁止“落实政策措施和任务部署搞‘一刀切’、机械执行,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加重群众负担”。这再次释放出整治层层加码乱象的鲜明信号。
找准问题根源。层层加码并不少见。本需一周完成的工作,到基层变成“当天反馈进展”;畜禽养殖整治时,擅自将辖区全域划为禁养区;在驻村干部管理上,有的地方要求驻村干部定位打卡、上传日志;在流动商贩整治上,从提出严禁主干道、严控次干道,到基层连背街小巷也被纳入整顿范围。在层层加码过程中,除了时间节点提前、工作节奏加快外,还加大了工作量,增加了工作范围,工作尺度也变成了“一刀切”。这种做法看似思想重视、管理严格,实际上却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严重损害了决策部署的严肃性,减弱了上级机关的权威性,挫伤了基层的积极性。显然,层层加码是一种典型的作风问题。其中既有政绩观问题,也有任务传达的中间环节出于规避责任而产生的加码冲动,还与顶层框架设计、任务安排分解是否准确合理有很大关系。
拿出务实作风。为了遏制层层加码现象,各地要倡导务实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正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提升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在安排布置任务之前,要深入基层调研,听取群众意见与诉求,让工作目标更明晰。在工作中要吸取层层加码的教训,在目标层面确定过程中要反复与基层商量,增加禁止事项,防止在落实过程中出现额外负担。要做到上下动态沟通、及时“刹车”,有效避免工作落地过程中的加码行为。要借助数字手段,打通从下向上反馈的内部沟通渠道,借助12345热线、“码上减负”线上问题线索反映二维码等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基层部门的行为。以流动商贩整治为例,各地不能简单要求取缔了事,而是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需要出发,通过潮汐摊位、临时设置等服务措施,既维护市容市貌、又丰富业态,体现管理温度,才能让城市治理更加有的放矢。
建立长效机制。各地各部门既要聚焦层层加码的乱象问题,拿出整改整治举措,也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抓住一个问题,着力解决一类问题。各地在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找准人民群众的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向下分解过程中,时刻从群众诉求角度出发,才能杜绝层层加码。当前,各地正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地陆续出台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对此,各地各部门要更加注重加强分类指导,做到学查改一体推进,结合重点工作及事项清单,把层层加码等群众关切的相关问题列入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和集中整治台账,推动督检考转变,严防层层落实异化为层层加码,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张闲语)
上一篇:人民网发布音乐作品《丝路畅响》
下一篇:大学生兼职成洗钱团伙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