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5月28日,“科技引擎 创领湾区”2025上海闵行(深圳)投资合作推介会暨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深圳分赛区)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近200位来自深圳的企业家及行业精英聚首,共同见证闵行区与深圳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领域的深度联动,开启跨区域产业生态构建的新篇章。
活动现场,8个重点项目与闵行多个街镇、园区集中签约,标志着产业协同从愿景走向实践,其中,烯旺科技在吴泾镇建立石墨烯大健康产品应用中心,栢特薇化妆品在梅陇镇打造美妆基地,中核海得威在试验区公司设立新一代AI+胃肠癌早筛板块研发中心,签约项目涵盖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子商务等领域。
此外,闵行区与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跨区域合作机制不断深化。深圳市宝安区品牌促进会、深圳市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会、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等6家机构与闵行区投资促进中心达成共识,将在产业资源对接、联合招商等方面建立常态化机制,发挥长三角与大湾区产业优势,深化跨区域协同,推动产业链互补与创新要素流动。
双城对话,讲述“枢纽门户”与“创新标杆”的双向奔赴故事。闵行区领导在现场表示,作为长三角 “开放门户” 与大湾区 “创新标杆”,上海闵行与深圳的合作具有鲜明战略意义,期待以本次活动为起点,将长三角的产业转化能力与大湾区的原始创新优势紧密结合,推动两地产业链从“物理叠加”迈向“化学融合”,共同书写协同创新、产业共兴、人才共育的新篇章。
深圳市企业服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企业服务集团多年来助力深商走向全国、拥抱世界,期待推动闵行与深圳两地实现创新链协同,支持企业“研发在深圳、转化在闵行”,让实验室成果快速走向市场;产业链协同,依托闵行的空间优势与深圳的制造能力,共建跨区域产业集群;生态链协同,通过政策互通、人才共享,打造“长三角+大湾区”一体化服务网络。
活动现场,第五届 “海聚英才” 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深圳分赛区)宣布正式启动。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闵行创新创业,今年,闵行创新推出“地方赛+城际赛+海外赛”三赛合一办赛模式,构建“全球发动、全年对接、多维赋能”的立体化引才体系。其中,城际赛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已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多个城市建立人才合作机制,构建“项目共推、政策互通、资源共享”的跨区域招才引智快车道。
本届深圳赛区参赛团队彰显三大硬核特质:高层次人才密度高,硕博占比达65%;科技攻坚底色亮,硬科技项目占比63%;全球创新成色足,50%团队具备海外背景。
活动上还发布了“投资闵行粤港澳大湾区考察路线”,创新推出闵行在大湾区考察的“常规线路”“产业协同对接线路”“研学线路”“定制线路”四大主题路线,以“精准匹配需求、场景化体验服务、全链条资源对接”为核心,推动两地产业协作“双向赋能”。这四条线路既是闵行对标深圳经验的“学习地图”,更是两地资源精准对接的“合作导航”。
当天下午的2场产业沙龙成为跨界合作 “试验田”,分别聚焦不同领域,通过企业技术展示、政策解读与合作洽谈,为闵行与深圳在人工智能、消费升级等领域的跨区域协同提供了具体路径,成为两地产业精准对接的实践平台。
在“新消费,新餐饮,新服务”产业沙龙对接会上,闵行区商务委作区域营商环境推介及产业分享,当前,新消费、新餐饮、新服务已成为推动闵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闵行先后出台《闵行区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及《闵行区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产业政策,从企业落户、品牌培育、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AI人工智能机器人前沿科技产业融合沙龙对接会上,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公司就区域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作介绍。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市级智能服务机器人中小企业集群优势,试验区已逐步形成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的完整生态圈,区域内上海工业智能中心、智能服务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可控核聚变高温超导创新链核产业链等载体和优势产业将为智能机器人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 “AI、机器人及半导体企业的国产替代与全球化破局” 圆桌对话中,迈步机器人董事长陈功,优地科技副总裁王兴,诺峰半导体总裁李洪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运动控制实验室副主任、博士后导师胡国庆博士等聚焦 “深圳硬件制造+上海研发资本” 协同模式,为产业瓶颈突破提供实践路径。
参会嘉宾表示,企业可依托上海资本优势拓宽融资渠道,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加速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跨区域的协同合作,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原标题:《沪深联动共推产业协同!上海闵行在深圳举行投资合作推介会,一批重点项目签约》
闵行区供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