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记者 杨付明
摄像 林 佳
在过去的5万到1万年之间,我国东北一年四季都是冰天雪地,那时候叫冰河时代,东北生活着很多大型哺乳动物,甚至还有猛犸象、披毛犀牛。后来冰期结束,这些巨兽就灭绝了,它们的尸体或者骨头长埋地下,变成了化石。这段时间,巨兽的化石来到了嘉兴的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观。
这次,长春博物馆共带来66件古生物化石。展览的第一单元,是猛犸象的桡骨、肱骨、下颌骨;第二单元,展出了野马头骨、东北野牛头骨、马鹿骨头、转角羚骨头、骆驼骨头、羚羊骨头;第三单元是狼头骨、斑鬣狗头骨、熊头骨;第四单元是人类的骨头。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潘忆濛:这个展览是一个科普型的展览,它最吸引人的就是关于这些远古的生物介绍,另外就是3具完整的动物标本。这个展览会持续整个暑假,所以也很适合亲子家庭,包括一些对生物感兴趣的大人来参观。
本次展览的最大看点,是3种动物的完整化石骨架。这3种动物都生活在5万到1万年之间的冰河时代。先来看猛犸象,身长5米左右,身高3米左右,体重可达4到6吨,猛犸象的牙齿,可以长到1.5米。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陈洁如:它有非常厚的脂肪,脂肪层就可以达到9厘米厚,所以身上可以说是有非常厚的防御寒冷的保护层。
这具动物化石是披毛犀,它也生活在5万到1万年之间的冰河时代。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陈洁如:它是长着长长的毛,我们叫它披着长毛的犀牛。披毛犀主要生活在寒冷的苔原、干草原等地方,一头成年的披毛犀,它的身长可以达到4.4米,高可以达到2米,体重也会达到3吨。
披毛犀的鼻子上有一根长长的角,既是武器,又是寻找食物的工具。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陈洁如:披毛犀它可以利用它的鼻角,获取食物,像一些比较寒冷的苔原地带,它就可以利用它的鼻角,把这些积雪扫除掉,然后吃到下面的枯草,以此来获得自己的能量。
第三具动物化石是马鹿,马鹿的角特别大特别长,一般有6到10个分叉,它是这3种动物中唯一没有灭绝的。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陈洁如:马鹿现在还生活着,在我们中国的新疆、内蒙古,还有东北,都有马鹿的痕迹。
观众毛女士:告诉孩子冰河时期最主要是有一些什么样的动物,这些动物生长在怎么样的环境里面,让他们掌握一些知识。
这次展览到9月2日结束,非常适合带孩子过去看一看,地点在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平时星期一闭馆,其他时间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