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邬靓 文/图
广袤的草原上,牧民依循着牧草的生长周期,在不同牧场之间游牧;在南昌,一种全新的“都市游牧”消费方式正在兴起,一群“移动咖啡驿站”主理人驾驶改造的咖啡车,穿梭于城市的热门商圈、文创市集和露营基地之间,用咖啡香串联起城市社交圈。
“又见咖啡”主理人熊呗呗就是其中一员。这位现代都市“游牧者”与传统牧民一样,敏锐地捕捉“水草丰美”之地——那些年轻人聚集、消费力旺盛的城市空间,根据“季节更替”调整经营策略,配合节假日、市集活动等城市“节气”灵活变换经营点位。只不过,她追逐的不是牧草,而是城市流量的潮汐。
“我们在山顶等日出、在湖边追日落、在集市拥抱烟火气……”在青山湖区万象汇广场的集市上,熊呗呗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移动咖啡驿站,“南昌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城市微度假’,他们需要一种既能满足社交需求,又能随时享受仪式感的消费方式。移动咖啡驿站恰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
走进集市,一辆越野车敞着后备箱,格外引人注目,那是熊呗呗的移动咖啡车在营业。咖啡机、手冲壶、车载冰箱、制冰机、咖啡杯……后备箱里容纳了几乎所有做咖啡所需的器材。天幕从车顶展开,搭配着野餐桌椅,看似简单的配置,却是集市上的人气顶流。
露营风的兴起无疑是移动咖啡车火爆的重要推手。当“露营+摆摊+咖啡”这三个高流量关键词汇聚,移动咖啡车乘风而起。2025年,熊呗呗将一辆越野车改造成移动咖啡驿站,开启了“城市游牧”式的创业生涯。
与传统咖啡馆相比,移动咖啡车的最大优势是“轻资产+高敏捷”。熊呗呗介绍,她的咖啡车省去了高昂的店面租金和复杂的人力配置,仅需1至2人即可运营。在选址策略上,采取“文旅景点+高流量市集”模式,优先锁定周末及节假日的年轻人聚集地,如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梅岭露营基地等。她还会根据活动日历动态调整点位,例如在音乐节期间驻场,或在工作日转战办公区快闪。
“我们在文博会、展会、集市上的销量都是非常可观的,每天平均售出百杯以上。”咖啡驿站也因此吸引了许多与熊呗呗志趣相投的年轻人,曾有一位从事文旅策划的顾客称赞道:“你这车要是开到古村落,配上竹编灯、山歌BGM,秒变在地文化体验站。”
移动的咖啡车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把车停在赏心悦目的地方,再摆上些桌椅,坐下吹吹晚风,喝上一杯咖啡,享受片刻的惬意和放松。
“移动咖啡热的背后,是年轻人对消费边界的重构。”在熊呗呗看来,如今的消费者不再执着于星巴克式的“第三空间”,而是更看重“即时满足+社交属性”,在街头5分钟内完成打卡、社交和情绪充电。“传统咖啡馆是等人来的,而我们要带着咖啡去打造‘移动的第四空间’。”熊呗呗说。
移动咖啡驿站的客群是18至35岁的“城市游牧青年”。
“他们更在意产品的颜值、摊主的故事,以及社交媒体的传播性,而非传统咖啡馆的商务属性。”经营中,熊呗呗会鼓励顾客拍照分享到社交媒体,以此增加驿站曝光度,并定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随机营业地点、福利活动等信息,增加客户参与度和黏性。
闲暇之余,熊呗呗会拿起相机,为来打卡的市民、游客定格住美好瞬间,娓娓道来这座城市的人文故事。一杯香醇的咖啡、一个有趣的话题、一群热爱生活的人,共同勾勒出独特迷人的风景线。这种灵活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社交属性,迅速俘获了都市青年的心,正成为年轻人社交打卡的新地标。
移动咖啡车的兴起反映了年轻人对“灵活就业”和“轻创业”的偏好,熊呗呗观察到,近年来许多同行通过“本地化创新”突围,例如融合赣式茶饮、绑定滕王阁等IP快闪,或主打“文旅文化”建立圈层黏性。
她计划探索“咖啡+城市漫游”模式,让移动咖啡车成为南昌的“城市文化快闪手”。
“或许以后会推出滕王阁日落限定特调、落霞拿铁、秋水美式,又或者在杯身印王勃诗句二维码,扫码听江畔历史音频……”熊呗呗构想着通过移动咖啡这一流动载体,构建一个让外地游客即时感知城市文化精髓、同时唤醒本地居民乡土记忆的情感联结媒介。
凉爽的江风、温柔的落日……在人来人往中来一杯咖啡,无疑是都市青年放松身心的好方式。在南昌,像熊呗呗这样的移动咖啡主理人正以创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城市文化消费的边界。
上一篇: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
下一篇:布劳提根,被遗忘的天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