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同学们要有科学的备考思路,做好梳理与规划。既要查漏补缺全面复习,又要抓住重点,精准提分,最终实现在已有水平之上的再提升。
现阶段,要用好真题卷、模拟卷,再次梳理考查模块及题型,注重各模块知识的整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全面掌握常考题型,强化审题训练,完善作答思路;关注创新题型,提高应对能力。同时,根据分值、考查的频度与难度及个人的备考情况,有的放矢,精准抓好提分点。
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有一定备考难度,在做好“保温”工作的基础上,要在读懂文本上下功夫,提升准确全面把握文本内容、行文脉络、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助力答题思路“落地”。
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文化常识、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模块,通过扎实的复习还能够有效提分。
文言文阅读,要回归教材,对照课文及注释,熟悉高频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在精准把握考点的同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名篇名句默写,回归教材,强化理解性默写,梳理名句与主题的关联,确保题干关键词与诗句精准匹配,逐篇筛查高频易错字,默写订正,还要注意规范书写,避免不应有的失分。
文化常识,围绕教材做适度扩展,要加强理解,作答时不要脱离文本和语境。
语言文字运用,要夯实基础知识,如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和正确使用,病句的基本类型,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句子的理解与赏析、常见修辞手法等,进一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题型,如词语(包括熟语)的辨析,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仿用、变化句式,扩展与压缩,表文、图文转换等;要强化审题,全面筛选作答要求;要关注情境,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作答,展现语文学习实践性这一特点。
作文,审题立意,要紧扣题意,观点鲜明;结构布局,开头简洁,结尾有力,段落清晰;作文素材,丰富新鲜,分析合理,注重时评、名言运用;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避免啰唆;卷面书写,字体适中,书写清楚,避免涂改。
总之,最后的备考阶段,同学们要注重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升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同时,还要理解试题立德树人的命意,彰显热爱生活,融入时代发展,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形象。
上一篇:大话2怎么无限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