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半腰的“快活三里”,平坦舒适,成为许多登山者歇脚休息的好地方。但挑山工深知其中利害,不敢久留,因为休息过久,双腿便会发懒,攀登险峻的“十八盘”将越发艰难。这一登山现象好似作风建设的生动隐喻:当我们在作风建设的征程中稍有成绩、行至半路时,“快活三里”般的诱惑就会悄然出现,如果耽于安逸、放松警惕、懈怠滑坡,那么距离“弊绝风清、海晏河清”的目标也会渐行渐远。
回望作风建设的历程,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一桩桩积弊逐一革除,一件件实事落地见效,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然而,越是接近胜利的高峰,越是容易滋生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干部在高压态势下暂时收敛,但“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将违规吃喝转入隐蔽场所,把礼品礼金穿上“土特产”外衣;有的地方在整改落实中搞变通,以文件落实文件,用口号代替行动,看似热闹,实则虚浮。这些现象如同“快活三里”的陷阱,让作风建设的成果面临“得而复失”的风险。
作风建设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定力、寸步不让。这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就像登山途中的陡坡,一旦松懈,就会前功尽弃。唯有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对不良作风露头就打、反复敲打,才能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只有秉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之风作为持久战,才能让求真务实、担当作为蔚然成风。
“十八盘”虽险,只要步履不停,终能登顶观日;作风建设虽难,唯有常抓不懈,必将赢得民心。我们当以挑山工为镜,拒绝“快活三里”的诱惑,将每一次阶段性成果视为新的起点。以钉钉子精神深化整治,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本领,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一步一个脚印攀登作风建设的“泰山之巅”,让清风正气激荡神州大地,为事业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上一篇: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
法律法规体系
下一篇:解锁世界级车间的数智“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