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西部的洛阳市栾川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钼、钨、金、铁、铅、锌等50余种。其中,钼、钨金属储量尤为突出,享有“中国钼都”之称。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这里孕育了矿业巨头——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从栾川县起家,凭借“全球资源配置+技术驱动降本+绿色发展”的三维战略,洛阳钼业实现了从单一资源掌控转向全链条协同创新,这是矿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关键路径。
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大宗商品市场中把握机遇?如何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降本增效?如何打造绿色矿山、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通过新一轮并购开启跨越式增长?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洛阳钼业,实地探寻公司快速发展背后的奥秘,了解其未来发展规划。
双轮驱动:
“矿山+贸易”协同发力
洛阳钼业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公司曾一度濒临破产。自2004年起,洛阳钼业历经三次所有制改革,2007年和2012年,公司先后在港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并逐步向全球化企业迈进。
应对金属价格的大幅波动,是矿企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洛阳钼业董事会秘书徐辉称,从逻辑上看,重要资源都是短缺的;从长期来看,资源价格的整体趋势是向上的。矿业公司面对价格波动最核心的手段就是做好成本控制,可以从资源禀赋、业务布局、内生提质、技术创新等方面把成本做到最优。
2013年到2019年,洛阳钼业凭借对矿业周期的把握,在行业底部成功抄底世界级矿山。公司先后并购澳大利亚铜金矿、巴西铌磷矿、刚果(金)的铜钴矿以及全球第三大金属贸易平台埃珂森贸易公司,打造出“矿山+贸易”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从资源开采到物流销售全链条发展优势。
在矿山开采环节,洛阳钼业是全球领先的钼、钨、铜、钴、铌生产商。
徐辉表示,矿业竞争的本质是成本与价格的竞争,决定性因素是资源禀赋。虽然目前公司海外矿山数量不多,但每个都是世界级的资源,具备露天开采、储量大、品位高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贸易环节,埃珂森贸易公司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构建了全球金属贸易网络,在金属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均起到关键作用。
“我们与其他矿业公司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是‘矿业+贸易’模式,两者能发挥较好的协同效应,实现较高的综合价值。”徐辉坦言,一方面,公司的金属产品通过贸易公司销往全球,卖到较好的价格;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埃珂森贸易公司了解全球资源分布和具体运营情况等及时有效的信息,有利于公司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为公司的战略发展、矿山运营提供数据支持。
这种模式也构筑起公司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的发展韧性。随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能和效益优势,公司经营业绩实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129.81亿元增长至2130.2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3.29亿元增长至135.32亿元。
智造升级:
数智赋能降本增效
实现规模扩张后,如何实现内生式增长,是摆在洛阳钼业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数智化改造传统矿业、提升成本优势,成为公司实现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海拔1510米的三道庄钼钨矿区,是中国首座5G智慧矿山,见证着洛阳钼业从传统开采向智能开采的蜕变。记者在矿区看到,多架无人机在露天矿区上空巡航,地面数台无人挖矿机在挖矿,无人矿卡在矿道上来回穿梭。
据了解,三道庄钼钨矿区先后经历了地下开采、地下露天联合开采和如今的露天开采三个阶段,地下开采之后形成许多采空区,给露天开采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这促使洛阳钼业开始寻找解决之法。
“为解决采空区的安全隐患,我们采用智能化手段对挖矿机进行遥控改造,由近及远、从室外移至室内。我们甚至把驾驶舱搬到了海外,通过5G网络技术操控无人挖矿机。”三道庄钼钨矿区副经理王洛锋介绍说,“未来要在整个矿区逐步实现无人化作业。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牙轮钻机、碎矿站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了远程控制。”
数智化已经成为公司降本增效的“利器”。比如,在配矿方面,智能化建设极大地降低了偏差率。三道庄钼钨矿区以前的配矿偏差率在11%至15%,通过数智化建设的配矿系统将配矿偏差率降低至2%至3%,配矿偏差率的降低直接减少了原料浪费、提升选矿回收率指标,极大地提高了经营效益。
今年,洛阳钼业开启了数智化建设2.0时代,即通过信息化工具实现对全球采矿、选矿、冶炼和销售等板块统一集中管控,这将进一步夯实公司的全球化发展根基。
绿色为基:
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栾川矿区尾矿库排渣场的观景台看到,漫山遍野长满绿植,向日葵花海在蓝天下随风摇曳,还有露营基地点缀其中,让人很难想到这里曾是裸露的排渣场。
“这里原本到处堆着废石,我们用了两年时间投入将近2亿元,打造了这个国家级绿色工程。这里不仅有景观区,还有农耕试验田,种有向日葵、油菜、玉米、高粱等,产出作物直接供食堂使用。”洛阳钼业富川公司经理贾宝珊表示,对于海外矿山,公司也会根据当地政府要求及自然条件进行生态修复。
矿业的“采、选、冶”等各个生产环节均会产生潜在的环境风险。绿色发展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亦是洛阳钼业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核心要素。
据介绍,洛阳钼业按照“边开发、边治理、边恢复”的方针和“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思路,以防护林带、灌木草丛、农作物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植被恢复,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目前,洛阳钼业研发的尾矿土壤化改良技术已通过验证,尾矿改良后将就地用于矿山排土场、选厂尾矿库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实现固废高效循环利用。
作为最早引进国际ESG标准和体系的中国矿业公司之一,洛阳钼业MSCI ESG评级已连续两年保持AA级,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近日,洛阳钼业入围《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这也是公司继2023年和2024年之后,第三次入围。
徐辉表示,洛阳钼业的发展理念是“负责任矿业,让世界更美好”,持续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创造最大价值,这要求企业服务好所在国、服务好周边社区,持续践行高标准的ESG理念。这也意味着,企业要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前提下,保证做到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甚至在某些区域,还可以做到改善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
战略并购:
全球布局蓄势跨越
近年来,洛阳钼业经过第一轮并购,逐渐让资源转化为效益,通过数智化和绿色化矿山建设不断强化内生动力,为下一步发展蓄势聚能。
根据洛阳钼业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公司要实现“第一步‘打基础’降本增效”“第二步‘上台阶’产能倍增”“第三步‘大跨越’创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
随着位于刚果(金)的TFM和KFM两大世界级铜钴矿项目全面达产,2024年,公司产铜65.02万吨,同比增长55%,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大铜生产商,也是去年全球产铜增量最多的公司,顺利完成“打基础”和“上台阶”目标。
2025年是洛阳钼业发展史上的关键一年,公司面临着如何实现第三步目标的挑战。在徐辉看来:“并购仍是矿业公司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洛阳钼业做足了准备。”
一方面,公司具备启动新一轮并购的基础条件。
洛阳钼业现金储备充足。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23.87亿元,同比增长108.38%,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在并购整合全流程上,洛阳钼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徐辉坦言:“我们建立了一套交易原则,涉及选择什么交易对手、交易品种、资源品级等多个方面,最重要的要看某一金属在全行业里面的成本分类水平,如果成本超过50%,我们基本不会考虑。”
在人才配置上,洛阳钼业看重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的前瞻性和适配性需求,为实现目标,公司对管理团队进行了升级。根据4月份发布的相关公告,公司聘任了相关行业资历深厚的4位新高管:阙朝阳任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建锋任首席投资官、Kenny Ives任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谭啸任副总裁。
另一方面,金属市场出现了新需求,一些优质项目进入公司视野,有利于公司快速实现世界资源公司的大目标。
今年4月份,洛阳钼业宣布以5.81亿加元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Lumina黄金全部股权,其多元化资源序列将再添黄金产品,这意味着公司开启了新一轮并购。
徐辉表示,随着新能源革命继续向前推进、全球工业化进程加速,带来一些金属增量需求,有明显增量需求的金属是公司考量的重点。公司看好新能源金属和各工业金属,未来铜、金是公司主要的投资方向。
面向未来,洛阳钼业将持续遵循全球矿业发展规律,在合适的时机下开展并购,持续优化全球资源版图配置。公司短期目标是基于目前所拥有的矿山,实现产能进一步跃升,计划于2028年实现80万吨至100万吨的铜产量。从长远来看,公司将以资源为盾、技术为矛、产业为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矿企。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上一篇:人社部解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