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美国加征对等关税等外部因素冲击,4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仍继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4%,较1~3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其中,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0%,较3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加快。特别是以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彰显工业经济发展韧性。
近段时间以来,工业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业内分析,虽然当前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盈利压力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但我国工业经济大盘稳、韧性强、动力足,有信心更有底气去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下阶段,要加力落实好各项宏观政策,大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利润增长面近六成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44万亿元,同比增长3.2%。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对第一财经分析,4月份工业利润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在营业收入增速保持总体稳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仍同比承压的背景下,量对利润的贡献有小幅回升。
庞溟表示,今年以来企业营收利润率持续保持上升态势,收入费用率、总资产收入率均进一步改善,产成品存货增长趋缓,库存周转持续加快,应收账款增速出现回落,均充分说明在政策效应释放、市场需求边际回暖、销售较快增长、企业高效精细利用资源等积极因素带动下,今年以来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效益稳定恢复。
从行业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近六成。随着工业产业优化升级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效益持续提升。1~4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2%,较1~3月份加快4.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1~3月份增强1.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的引领作用突出。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也实现较快增长。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9.0%,较1~3月份加快5.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制造业高端化持续推进,生物药品制品制造、飞机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4.3%、27.0%;“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5.1%、43.1%、42.2%;智能化产品助力数智化转型,相关的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77.4%、167.9%、80.9%。
“两新”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1~4月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动“两新”加力扩围政策继续显效。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下,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2%、11.7%,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0.9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7.2%、17.1%、15.1%。
分企业类型看,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22.8亿元,同比下降4.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596.4亿元,增长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29.2亿元,增长2.5%;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06.8亿元,增长4.3%。
庞溟表示,1~4月份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相比1~3月份分别提升1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至1.1%和4.3%,特别是收入费用率、人均营业收入均稳步抬升,同时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均有明显改善,显示出各项政策措施对破除市场准入障碍、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等工作下了功夫、抓了落实、有了成效。
于卫宁认为,总体看,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稳定恢复,展现出我国工业强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变数仍多,需求不足等制约因素仍在,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恢复的基础还需继续巩固。下阶段,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恢复向好。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后续工业企业利润仍有改善空间。预计政策将通过重点产业提质升级、融资支持、需求提振、成本优化等措施,进一步提振工业企业利润。需关注出口增速放缓等对于工业企业利润的压制。
庞溟也认为,预计在“两新”加力扩围的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的护持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压舱石”作用与引领带动效应将持续显现,行业利润增长面将继续扩大,工业企业效益最终会在量、价、利润率各因素综合改善的助力下实现持续恢复向好。
支持工业发展政策持续加力
今年以来,工业增速维持高位,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41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八成。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宏观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两重”建设、“两新”政策激发内需潜力的拉动,也有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入、创新发展动能增强的影响。从未来看,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
付凌晖同时提到,当前工业产品价格仍在低位运行,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下阶段,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各项支持工业发展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工业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推动建立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渠道,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共同积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携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15日主持召开第十四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听取工业母机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李乐成表示,要高度重视产业生态建设,避免“内卷式”竞争、同质化发展。要发挥领军企业带动作用,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强化产需对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要秉持开放融合理念,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服务和新解决方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主持召开部分省份工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他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二季度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要保持战略定力,统筹用好“两重”“两新”政策,持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积极按照中央部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全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工业大省也在积极行动。辽宁省近期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奋战二季度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排在首位的是提升产业能级,稳住工业大盘,抓好新旧动能转换。上海市在二季度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基本路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省日前发布《关于加力助企解难推动中小企业稳健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性破解中小企业反映突出的五大核心难题,提出24条具体举措。
上一篇:湟中区康川零工就业共富之家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