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英国品牌通过设计、创意和质量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首届“中英卓越品牌力论坛”上,英中贸易协会(CBBC)中国区总裁Tom Simpson在接受《国际金融报》专访时表示,尽管当前中国消费市场面临增长放缓的现实,但对于英国品牌而言,这里仍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而中国品牌“出海”英国市场的趋势也在加速,中英品牌之间的双向学习、深入合作正开启新篇章。中英品牌在互联互通、本土化合作与市场深耕方面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构建互学互鉴新平台
Tom Simpson介绍,CBBC成立已逾70年,一直致力于推动中英双边企业合作。此次“中英卓越品牌力论坛”首次在中国举行,正是对近年来中英消费品交流日益活跃的回应。
“我们过去每年在伦敦举办中国消费者大会,如今我们决定将这场对话带到中国本土,举办一个‘姐妹版’的论坛,让英国和中国品牌真正实现面对面交流。”他说。
论坛不仅汇集了在华深耕多年的英国企业,也吸引了大量初入中国市场的新兴品牌。“我们希望老品牌能分享在华经验,新品牌从中受益,同时让中国品牌了解英国市场如何运作,实现双向赋能。”Tom补充道。
英国品牌在华本地化路径日渐清晰
谈及英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Tom指出,一些品牌已成为“在华成功运营”的典范。例如,英伦折叠车品牌Brompton通过社群活动和骑行生活方式建立起与中国消费者的长期联系;英超联赛则不仅有庞大的中国粉丝基础,更通过与中方青训、教练体系合作深入扎根。
他强调:“真正成功的英国品牌并不只在卖产品,而是建立起一种可持续的用户关系。这是一种深入融合、双向互动的品牌哲学。”
本地化是成功的关键。奢侈品牌博柏利(Burberry)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提升了品牌在华辨识度和接受度;美妆品牌Jo Malone则通过与中国电商平台合作,推出虚拟香水定制服务,在本地社交平台推动两位数增长。
中国市场增速虽缓,吸引力不减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Tom认为,“中国市场对英国企业的吸引力依旧巨大”。
“我们看到中国消费者正在变得更加成熟,对品质、品牌故事的理解不亚于欧美消费者,尤其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已具备完整的消费生态。”Tom说。
他坦言,目前5%左右的增长看似不如10年前,但放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是极具吸引力的水平。“对英国企业来说,中国不仅是出口市场,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全球战略布局的核心”。
此外,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提振内需、鼓励消费的政策也给英国品牌注入信心。“信心比数据更重要。我们在中国各地看到热闹的商圈、复苏的交通和旅游,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英国企业的挑战:文化、政策与成本再理解
不过,进入中国市场并非一路坦途。Tom指出,英国品牌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进出口流程、动物实验政策对化妆品品牌的限制等。
“另外就是认知差异。在总部眼中,中国仍是低成本市场。但事实是,这里越来越像一个成熟的消费市场,运营成本在上升,竞争极为激烈。”他说,“你要调整你的利润预期,也要教育总部理解中国的现实。”
他建议新进入中国市场的英国品牌“不要孤军作战”,“一定要找对本地合作伙伴,这一点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中国品牌出海英国:机会虽新,但潜力巨大
与英国品牌入华形成对比,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加速布局英国市场。Tom认为,这是近年来最值得关注的趋势之一。
“早期中国对英投资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现在更多是消费品、汽车和时尚等领域的中国品牌带着产品和技术进入英国。这是过去30年英企进军中国的‘对称发展’。”
以比亚迪为例,该公司2024年在英国销售电动车超过1万辆,并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经销网络。“这不是短期套利行为,而是长期扎根的战略。”他说。
Tom也指出,中国品牌在英国仍处于“教育市场”的阶段,尤其要面对品牌认知度低、法规复杂、文化差异等挑战。“但他们带来了创新、效率和速度,是英国市场欢迎的变量”。
技术与绿色,引领合作新方向
在未来合作方向方面,Tom特别提到了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他指出,英国品牌在利用AI优化客户服务与市场分析方面已积累了成熟经验,而中国则在用户触达、数字化效率方面走在前列。“双方完全可以在技术融合中探索合作空间”。
可持续发展也是新增长点。“中国在绿色制造方面的努力非常值得英国品牌学习;而英国在绿色标准与治理方面的经验,同样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合规。”Tom表示。
中英品牌共建全球影响力正当其时
Tom在采访最后表达了对中英品牌合作的长期乐观态度。
“我不认为英国企业会撤出中国市场,反而会更深入。毕竟,中国占全球GDP的18%,没有哪个全球品牌会忽视这里。”他强调,“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也正通过品质与文化的双重突破,在英国乃至全球建立影响力。”
他还提到,“现在很多中国企业请来了曾在跨国公司工作的高管,他们拥有跨文化视野,更懂得如何制定全球战略,这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他表示,希望今后的中英品牌合作不仅停留在贸易层面,更成为理念、文化与科技的深层互联。“这正是中英卓越品牌力论坛的愿景——让品牌成为中英关系最有温度的连接点”。
上一篇:【漫画】抄作业
下一篇:日本采风团里的“山西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