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能沦为“开盒”者的网暴工具
创始人
2025-05-26 18:08:25
0

转自:中国经济网

  近日,一名13岁未成年人在网上对一位孕妇“开盒”的事件,让网络暴力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式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一些人通过非法手段搜集到个人隐私信息并在网络公开发布。与以往的“人肉搜索”相比,“开盒挂人”打击更精准,伤害也更强,堪称升级版。

  “开盒”事件引发的担心是多方面的,比如网络暴力。如今网络环境复杂,个别网友一言不合就开骂。“开盒”者隐匿在网络背后,却将被“开盒”人的个人信息公之于众并对其展开“审判”。被“开盒”的人往往会遭遇网民的侮辱谩骂、造谣诋毁,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遭到骚扰。

  更多的还有公众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担忧。前不久央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信息黑洞疯狂窃取个人隐私,报道称窃取个人信息的获客公司每日处理100亿条数据。经过调查,此次“开盒”事件中,开盒信息就是来自一个通过非法手段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库。显然,这背后还有更隐秘的黑色产业链。

  同时,平台监管不完善、违法成本低等因素也对“开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一步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是否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引发信息安全问题,这都加深了大众的忧虑。人们不禁要问一句,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还有保障吗?

  2023年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其中处于集中整治突出问题的第一条就是“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惩治了一批违规账号、群组和网站平台,有力遏制了网络戾气的传播扩散。不过,此次“开盒挂人”也再次暴露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为此,要全链条联动,打击“开盒”等网络暴力行为,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当然,平台也不能缺席,必须担负起审核管理责任。此外,个人也要保持理性、擦亮双眼。网络个人信息绝不能沦为“开盒”者开之而后快的网暴工具,清朗安全的网络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守护。(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疫苗接种实现“预防优于治疗”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随着我省进入持续高温的“三伏天”,部分中老年人及慢性病...
地头变课堂面对面传授技术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为进一步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北大荒农业股份青龙山分公司在...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黑...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债务企业名称:龙江县福山永杂粮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
首都机场临空区上半年营收超17...   本报记者 孟紫薇 通讯员 张凯欣  规模以上企业达562家,同比增长10.4%;营业收入1737...
旅途添新意 北京火车站成“会客... (来源:千龙网)候车旅客在北京站二层第八候车室南端弧形落地窗前休息今年暑运已过半,不少来京的细心旅客...
什么怪物让民主党议员集体“跑路...   距2026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尚有一年多时间,共和、民主两党均已盯上了“选区重新划分”这一“...
夏日送清凉 用关怀抵御高温“烤...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近日,驻津央企中国铁建大桥局上海G15公路项目部组织开展“夏日送...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 韩 昱  如果说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那么标准化就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这...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IPO网...   本报记者 熊 悦  继光大理财后,第二家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浮...
消息人士称特朗普计划最早下周与... 当地时间8月6日,据《纽约时报》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告知欧洲领导人,他计划最早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