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9点,随着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简称“文博会”),“《中国文化报》文博会特刊”如约而至。
作为我国举办最早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会, 深圳文博会已经走过了21年的历程,如果说深圳文博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见证者”,那么从2004年第一届起就连续推出的“《中国文化报》文博会特刊”就是与展会共同成长起来的“国家级宣传平台”。21年来,深圳文博会从单一的展会迈向了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国文化报》也从一家行业报成长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但不变的是展商、观众对特刊的期许,是记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心、使命!
全覆盖 “服务全体展商、观众”
从2004年第一届文博会开始,文博会特刊就把“全覆盖”作为重要目标。5月22日上午9点,随着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中国文化报》文博会特刊”也同步抵达本届文博会主会场、分会场、相关活动点、文博会期间主要客商入住的酒店,免费赠阅给参加文博会的客商、观众等。
特刊免费取阅在文博会主会场服务台、咨询台、会场入口、展位柜台等位置,参展观众均可免费取阅文博会特刊,了解本届文博会最新情况、亮点、特色等信息。因为展商、观众数量巨大,本届文博会特刊在会场一度一刊难求。
专业 “特刊就像一份行业指南”
权威视角、创新设计和深度内容,是文博会特刊一直追求的“专业”。对于展商和观众而言,深圳文博会很专业,文博会特刊就是全面了解文博会最新动态、行业前沿趋势以及各地文化产业创新成果的“知识宝库”。一位来自湖南的参展商李先生表示:“每年我都会关注文博会特刊,它就像一本行业指南,能让我快速把握行业发展方向,还能发现很多新的合作机遇。通过特刊,我了解到不少地方文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功案例,这对我们自身发展有很大的启发。”
观众取阅特刊收藏一份“文化手信”
文博会特刊不仅是海内外展商、观众快速了解文博会资讯的官方权威资料,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严谨的结构,还让“懂行”的展商、观众纷纷把文博会特刊当做了文创纪念品,一份值得收藏的“文化手信”。
特别是对于境外展商、观众来说,文博会特刊就是一份促进文化交流的“中国礼品”,现场不少国际友人与文博会特刊合影打卡,为特刊设计点赞,他们表示要把特刊带回家收藏,作为中国之行最好的纪念品。
国外观众领取收藏特刊,并打卡拍照。责编: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