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魏昊星 ■杨邹
这里有高达84.36%的森林覆盖率;有野生蜡梅群铺陈的20公里“香雪海”;有千年茶园与森林木屋构成的疗愈秘境;有“春赏花、夏避暑、秋品叶、冬滑雪”的全季康养体验……当郑渝高铁穿越崇山峻岭,湖北省保康县这座藏于深闺的山城正以年均超700万人次的客流量,向世界展现“康养福地·楚源保康”的独特魅力。
保康生态优美、资源富集,3225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山峦叠嶂、群峰竞翠,全县大部分地区海拔1100米以上,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保康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避暑养生的佳境胜地,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得天独厚。
初夏时节,保康县城关镇官山世外茶源的千亩茶园里,云雾缭绕。来自河南的王宇一家围坐在茶田边的茶室里,品味今年的“明前”绿茶。“这里负氧离子浓度达11000个/立方厘米,呼吸都像在喝矿泉水。”王宇的妻子轻轻啜饮着绿茶,目光掠过远处的森林童话木屋——12栋以童话主题打造的小木屋隐匿在700亩原始森林中,松木香气与茶香交织,构成了都市人向往的“森林疗愈场”。
在过渡湾镇蜡梅谷,2000余亩第四纪冰川遗存的野生蜡梅每到冬季便吐露芬芳。这片第四纪古冰川遗存的活化石群落,不仅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更孕育出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经过专业机构化学分析及实验证明,野生蜡梅富含的榄香烯、月桂烯、杜松烯、芳樟醇以及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等作用。寒冬时节,山谷内蜡梅竞放,暗香浮动,形成“十里香雪海”的壮丽景象,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开展芳香疗法、森林浴等自然疗愈活动。
郑渝高铁保康站外,在旅游集散中心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更新着景区客流数据。“从武汉乘高铁1.5小时直达,出站后换乘旅游专线,90分钟内可抵达任何一个核心景区。”保康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月介绍,全县已形成“高铁+高速+旅游公路”的立体交通网,串联起5个4A级景区、25个森林康养“国牌”基地和93个美丽乡村试点。
在尧治河村,废弃矿洞变身“三界洞天”沉浸式体验馆,游客乘坐小火车穿越亿年地质奇观;六柱垭景区,襄阳市民王悦与朋友正在体验“彭祖养生宴”,以省级非遗药膳为核心的菜品,将茯苓、天麻等道地药材融入了土家菜。2024年,保康全县接待游客7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和28%。
乡村是全域旅游的“神经末梢”。在歇马镇白竹村“美食美客”农家乐里,老板吴征勤正忙着端上刚采摘的高山野菜。白竹村与九路寨景区毗邻,村里还将村民闲置房屋入股村集体,改造成带地暖与智能卫浴的精品民宿,年分红最高可达5万元。像这样的农家乐,保康已有1100多家,森林康养民宿突破420家,其中蜡梅谷自寨民宿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尧治河度假酒店成为四星级标杆。
在官山世外茶源的“茶蒸盐浴室”里,游客正躺在铺满粗盐的石炕上,接受茶树精油熏蒸。“这种疗法结合了中医汗法与森林精气吸入,对肩颈劳损有效率达85%。”康养师介绍,基地开发的“五感疗愈课程”包括森林冥想、茶席正念、陶艺手作等,年接待康养客群超3万人次。
蜡梅谷则以“香道+玉石+食疗”构建差异化康养体系。在和光同尘玉石博物馆,游客抚摸着价值2亿元的和田玉展品,配合颂钵音疗进行能量冥想;食疗馆的“蜡梅三吃”(花瓣沙拉、精油蒸蛋、花蕾蜜饯)成为招牌菜,全年消耗野生蜡梅鲜花3000公斤。
“我们打通了‘蜡梅保护—精油萃取—文创开发—康养服务’全产业链,仅精油产品年销售额就突破千万元。”蜡梅谷总经理黄宇林展示着刚研发的蜡梅抗衰系列护肤品,这些产品通过“景区直供+电商平台”模式,远销北上广深。
保康县委书记李云表示,近年来,保康践行“两山”理念,开发保健养生、康复疗养、休闲游憩、花卉康养、研学旅游等一系列森林康养产品,先后建成国家四部委授予的康养基地1个,各类康养试点23个,被授予“全国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中国天然氧吧”“美丽中国·康养旅游休闲度假名县”,推动了“绿色颜值”向“金色价值”的转换。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