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王方琪
李女士退休之后,非常关注养老机器人的发展。在照顾老父亲的过程中,她感觉到护理技能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所以她非常留意养老机器人是否能承担起这些工作;武女士的弟弟偏瘫长期卧床,她非常希望能由护理机器人承担繁琐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李女士还是武女士,都是需求端的代表。那么,供给方如何呢?
5月21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展会上,一批能聊天、能按摩、能看病的养老机器人集中亮相。这些参展的机器人,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养老机器人发展的方向。
中医理疗机器人可以通过摄像头对用户进行舌诊、面诊,类似于中医的“望闻问切”。用户的健康信息通过后台上传后,再加上一套健康问卷,机器人就能迅速给出一份个性化的健康建议。一款心理陪伴宠物机器人外观和狗很像,能发出仿真叫声,它能够为老人提供心理慰藉方面的服务。还有的机器人可以为老人提供体检和按摩理疗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机器人胸前的屏幕调整按摩强度和震动的频次。一家专注于智能养老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科技企业依托AI技术,研发出了应用于养老机构和居家场景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但可以陪老人聊天,还有用药提醒功能。认知症机器人,可以对认知症进行预防和干预。据工作人员介绍,它可以采用人机互动方式对老人提供认知症风险的实时评估,并根据评估筛查的结果自动生成干预训练计划,延缓认知症的加深。
但是,这些养老机器人要走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一定时日。一方面,这些机器人还不能真正替代人工照顾老年人,真正能够替代人力照护老人的养老机器人尚未出现;另一方面,这些养老机器人价格比较高,目前主要应用在一些中高端养老机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