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书籍情有独钟,闲时捧读,网购时买得最多的是书籍,家中的书柜比衣柜还多。我生日那天,朋友发来信息,问我今年想要什么礼物。我矜持地说,等我想想。他马上说,早知道你想要什么,等着收货吧!两天后,收到他送的十本新书,自是欢喜无比。
我有书店情结,喜欢去各个书店翻看各种纸质书。我所居住的南宁,最大的书店在市中心,叫“南宁书城”,年头久远,书籍众多。从二楼到五楼,以层分类,科技、哲学、美学、古诗词、文学评论……包罗万象。少儿、青年、中年和老年读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心头所爱。那一股股书香扑面而来,让人心醉神迷。
到这里的人,或是站着、蹲着、坐着,甚至可以是斜靠着墙的,以各种姿态尽情阅读。无人喧哗,无人打闹,尽是温馨而美好的阅读氛围。儿子问我:“妈妈,为什么你明明可以在网上买书,却还要跑到书店里看书?”我答:“感觉不一样的!”瞬间,我隐藏心底的情愫就被激发出来。
岁月流转里,我所爱的书店变化非常大。年少时家住在一个小镇,人口不多,三天一次集市,方圆几十里的青年男女都会来赶集。集市上吃穿用度是不会少的,而我心心念念跟母亲去赶集,是为了到镇上唯一的书店过过眼瘾。
小镇书店不大,布置跟当时的商店千篇一律,四周玻璃柜台,摆着为数不多的书籍,有连环画、作文选、世界名著等。书店兼顾卖学习用具。我进门之后直奔连环画专柜。那时不像现在可以随意伸手触摸、翻看,要是想买,才可以叫那位总露出不耐烦神情的阿姨拿出来翻阅一二,还伴随她一句冷冰冰的“不买就别翻了”。死人脸和不屑的语调没能打消我的勇气。那次,我掌心握着攒了许多的零用钱,这是我一分分一角角数够的。我看上的《闪闪的红星》摆在我面前,我要把它带回家!
我心跳加速,那本巴掌大的连环画在手里,就像捧着珍宝一样,幸福极了。我只匆匆翻几页,那清香的油墨,略显粗糙的纸张,使其诱惑力更大了。我放下钱,没等那位数够,便拿起连环画转身就跑。这是我第一次在书店购买连环画。母亲和父亲都支持我阅读书籍,每个月都给我买课外书的额外奖励,我每次领到额外奖励都会马上跑到书店,隔着玻璃,用渴望的眼神浏览那些引诱我的宝贝们,最后做出一个艰难而幸福的选择。
长大后,我到了离家远的城市读书。学校对面有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书店,那时已经是把书籍整齐地放置在书架上售卖。书架摆放得错落有致,分五层或者六层。当年流行线装书,纸张细腻,印刷精美,价格当然也上涨了。正像那个戴眼镜的店主所言:“书价当然要贵点,出版社要吃饭,书店也要交租金啊。”书店的顾客大多是学生,其实店主卖给我们的书都会主动打折。我那时已经喜欢上写作,买得最多的是简易版作文选,还有线装版古典小说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以及练字用的字帖。为了买书,我每天吃最简单的饭菜。晚上饿了就看书,以此分散注意力。同学们都叫我“书虫”。
毕业后,我来到南宁工作。第一时间就先找书店,而南宁书城正是我理想中的书店,高大、明亮、宽敞,重要的是书籍种类繁多,而且就算不买,在那里看多久也不会有人驱赶。有人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是啊,为什么要叹气呢?我对书籍的情意从年少到如今的发染霜,还有什么比它陪伴更久的?从旧时到如今,不离不弃,相识相知。无论何时,流年里的每一间书店都将是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