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2025年,最富有的城市都有谁?
创始人
2025-05-26 08:15:58
0

来源:TOP创新区研究院

2025年,有钱人在哪里?他们正在往哪里搬?

5月20日,亨利及合伙人(Henley & Partners)与全球数据公司新世界财富(New World Wealth)合作发布制作了《2025年世界富裕城市报告》(The World’s Wealthiest Cities in 2025)

《福布斯》也援引报告内容,用百万富翁、亿万富翁、十亿级富豪的居住以及流向,刻画出城市的新分层——不仅揭示谁更富,也揭示谁还在造富。

《福布斯》官网截图

今天咱们喝着白粥就着咸菜,来看看富人们的世界,以及探讨一下:

  • 中国有哪些富人多的城市?

  • 富人越多,城市就越好吗?

  • 哪些城市,能成为下一个造富之地?

全球财富版图的

三大趋势

如果我们将全球城市看作一张财富的热力地图,会发现三条清晰的迁徙轨迹正在形成:美国的科技资本东移、亚洲的税收避风港崛起,以及中国局部城市的爆发式造富:

1,

旧金山湾区正在悄悄成为全球“新王者”,

超越纽约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份报告中,纽约仍稳居全球第一富有城市,坐拥38.45万位百万富翁、818位千万富豪、66位十亿级富豪,总财富超过3万亿美元。

旧金山湾区在百万富翁量级上有34.24万位,千万富翁756位,紧随纽约其后,但在十亿级别,则有82位,超越纽约。

但湾区全面超越纽约只是时间问题;

得益于硅谷科技飞轮的持续推动,AI创业潮和Nasdaq表现,硅谷展现出强劲的造富能力、过去十年百万富翁增长高达98%。之前有一位风险投资人Ruben D透露,英伟达76%的员工是百万富翁,有三分之一人的净资产甚至达2000万美元,足见科技致富的能量。

2,

高净值人群(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 简称HNWIs)

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全球搬家”:

2024年有13.4万百万富翁人完成了跨国迁徙;而2025年预计将达到14.2万人,创历史新高。

新加坡无疑是一个大赢家这个效果没有领土优势,但靠低税率、身份通道、优质教育和高安全指数,吸引了2023年全球最多的迁入富人(3,400人),有“亚洲新瑞士”的称号。

伦敦和香港跌出“增长榜”:前者受到脱欧与税改打击,后者则因地缘政治与资本监管环境趋紧,流出富人不在少数;

有意思的是东京,这是一座“仍富但不再生长”的城市百万富翁的数量依然高居第三,但过去十年百万富翁人数下滑5%,反映了其经济活力的滞后。

3,

过去十年百万富翁增长率最快的两个城市

都来自中国。

排名靠前固然重要,但增长速度更能说明一个城市是否仍在“造富”。

百万富翁增长率最快的城市TOP 5有:

1:深圳(+142%),是中国“硬科技+制造”飞轮驱动的典范,财富不仅多,还年轻、上升通道明确。

2:杭州(+108%),电商、平台经济、算法导向型创业造就了中国“第三财富极”。

3:迪拜(+102%),税收天堂、身份路径灵活、地缘中枢,成功将中东财富转化为国际资本驻地。

4:迈阿密(+94%),美国税收洼地,吸引大量纽约/湾区出走富人,形成拉美+美国财富融合区。

5:奥斯汀(+90%),美国新兴科技重镇,特斯拉、半导体企业聚集,成为新硅谷之一。

中国的五种“富人叙事”

在报告列出的百万富豪城市中,中国排名前五的城市矩阵集体亮相:

香港(第8)

北京(第12)

上海(第14)

深圳(第28)

杭州(第35)

香港:仍在塔尖,但风向早已转身

  • 百万富翁:154,900

  • 亿级富翁:346

  • 十亿美元富豪:40

  • 十年增长:3%

香港仍稳居全球第八富有城市,是亚洲少数保有超高净值人口密度的金融中心,也是亚洲老牌金融中心中少数能维持国际通道的城市。但从财富流动的角度来看,趋势正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富人仍然集中在这里;

另一方面,新入场的速度在放慢,资产迁移却在加速,尤其是一些年轻一代的家族,正在悄然将资产配置、创业投资、甚至下一代的教育搬往新加坡、迪拜与苏黎世。

你仍然能在中环找到世界上最昂贵的写字楼,也能在山顶看到老钱家族的灯火,但这个城市的角色似乎正慢慢转为“保管财富的仓库”。

北京:政治资源+知识资本的“权能型富人区”

  • 百万富翁:114,300

  • 亿级富翁:316

  • 十亿美元富豪:38

  • 十年增长:72%

北京的富人不容易被一眼看出。相比深圳的创投热,杭州的中产创业潮,这里的高净值人群更多与政策、学术与平台资源有关:有一些人来自中关村或科技园区的技术型企业,但更多的财富是在国家实验室、高校研发平台、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大型国企结构中慢慢生长出来的。

你会发现,北京的富人中有许多是技术合伙人、政策企业家、科研型投资人,或是在国有背景中寻找改革路径的操盘手。他们的财富路径更稳定,当然也更依赖于体制内外的资源调度。

这种由“政+知”共同驱动的财富结构,是北京独有的风景。但也正因为资源高度集中,北京面临的问题是:财富结构较难外溢,区域创新扩散力相对有限。如果想让北京成为真正的全球“科技资本策源地”,还需在“可创业性”上下功夫。

上海:财富的旧金融与新科技的转换

  • 百万富翁:110,500

  • 亿级富翁:293

  • 十亿美元富豪:35

  • 十年增长:67%

上海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大陆最具金融厚度的城市。从国企总部、跨国公司区域中心,到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这座城市聚集了一大批低调且稳健的高净值人群。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另一股正在上升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技术型创业者、AI独角兽、先进制造实验室,正在从张江、临港、长宁等地浮出水面。他们代表着上海的新一轮财富来源——不再仅仅是金融交易中的利润,而是来自系统创新、算法与工程能力之间的复杂组合。

一个新的上海正在崛起,正在完成代际财富转移。

深圳:全球增长最快的“造富工厂”

  • 百万富翁:50,800

  • 亿级富翁:156

  • 十亿美元富豪:22

  • 十年增长:+142%(全球第一)

深圳不是最有钱的城市,但毫无疑问,是造富能力最强的城市。这座城市的财富,主要来自产业链与技术体系之间的长期磨合。

在深圳,创业者往往带着前东家的技术积累与人脉资源,在三五年内快速组建新公司,并沿着硬件、算法或产业服务链持续外扩:

比如你会看到那些从华为、比亚迪、腾讯等公司“出走”的中层,带着技术、资源、团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你会看到AI硬件、新材料、智能制造领域里的年轻创始人,用三年时间把公司从车库搬进科兴科学园;你还会看到科技公司“养大”的本地产业服务链(法务、HR、财税、物流),也造出了一批批的富人。

这里的富人,有相当一部分是靠一次又一次的创业试验逐步积累起来的。他们既懂得如何做产品,也懂得如何做组织、做股权、做融资,懂得如何从0到1再到N。

在福田和南山,很多早期基金、天使家办正在形成新一轮“结构性富人孵化器”。他们的财富,不止在银行账户里,也在对下一个项目、下一个人、下一个机会的持续下注中。

杭州:互联网创造型富人的“高密度实验室”

  • 百万富翁:32,200

  • 亿级富翁:104

  • 十亿美元富豪:12

  • 十年增长:+108%(全球第二)

杭州的财富故事,是“移动互联网黄金时代”的城市奇迹。

它始于阿里,但远不止阿里。

过去十年,从直播电商到内容创作,从SaaS平台到AI生成应用,杭州形成了一个稠密而自组织的创富生态。它的中产企业家大多年轻、懂流量、习惯反复试错。这里的富人,不喜欢“退出”,更习惯持续做事、滚动投入。

和其他城市相比,杭州更像是一个“财富生成密度”特别高的实验室。它的成功靠的不只是几家大公司,而是无数运营团队、增长咨询、创意中介与应用工具的合力。这种模式,可以复制,也容易迭代。

在这个城市,富人更像是一种“职业状态”:只要还在做产品、做内容、做连接,他们就还在这个生态里。

什么样的富人

才决定一个城市的未来?

百万富翁多,是城市繁荣的信号之一。

不少研究给出的结论是,

富豪越多,老百姓的绝对生活条件就越好。

这背后的逻辑是:

财富分配和再分配——富豪的财富会通过税收、捐赠和公共服务的形式再分配给社会,用于改善公共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和教育医疗等。

此外,富豪的高消费也会推动高端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相关服务和产品市场的扩展,相关的市场需求会推动整个市场的升级,提高商品和服务的整体水平,普通民众也能因此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但你可能会说,很多富人也没有给社会做多大贡献啊,上一波房产热造了那么多富人,但芯片依然还是没有造出来,现在留下的烂摊子也不少……

的确。所以在讨论富豪的影响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 企业家型富翁靠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突破、产业组织升级而积累财富;

  • 寻租型富翁通过资源垄断、权力勾结、制度套利获得财富。

这两种富人,对城市的影响截然不同。

企业家型亿万富翁,往往是一个城市最强的“财富发电机”。他们不只是自己富有,而是带动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升级。

美国诺奖经济学家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曾计算:企业家的颠覆性创新,带来的社会收益远高于个人收益。企业家本人往往只“拿走”不到2.2%的价值,其余都进入了消费者福利、社会创新与生产力提升。

深圳与杭州,就是这种企业家型富翁密集的代表。

一位做硬件的创业者,可能带动100家上下游供应链;一位电商创始人,不只是“开店”,而是推动了“物流+支付+农村+就业”一整套系统转型;

这些富人们们创造的不仅是“公司”,而是“生态”。

而拥有这种富翁越多的城市,越有生命力。

另一种富豪,则是在资源缝隙中获取收益。

他们依赖牌照、土地、批文、关系而非市场与创新。

根据摩根斯坦利经济学家鲁奇尔·夏尔马(Ruchir Sharma)的研究,寻租型亿万富翁多集中在建筑、房地产、采矿等行业,这些行业通常涉及到对资源的控制,而不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来实现价值。

夏尔马的著作,中文翻译成:国家兴衰,好富翁与坏富翁

夏尔马的研究还发现,寻租型亿万富翁比例较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往往较慢。一个例子是:2010年印度寻租型亿万富翁控制的财富占该国GDP的12%,而中国仅为1%。

此后,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中国。

寻租型的富翁越多,城市越会出现以下症状:资源高度集中,社会阶层固化;中产机会减少,创新乏力;高房价、高门槛、低透明,导致“生意不好做”。

当然,未来趋势是,靠寻租的亿万富翁的比例将越来越少。

因为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透明度的提高,寻租行为一定会越来越困难。未来的企业会越来越依赖创新来保持竞争力,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也会迫使企业不断创新——

寻租仍然会存在,但寻租的企业的利润会降低,也不会赢得大部分人的尊重。

根据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城市判断模型:

不是“富人多”,就等于“有希望”,而是富人的来源结构、创富密度,以及再投资意愿,才决定一座城市的真正价值。

变量

说明

富人类型

企业家型优先 /  混合型 / 寻租型 

创富密度

每百万GDP中高净值人口增长率;城市中早期创业公司活跃度

再投资意愿

富人是否设立家族办公室、是否继续开公司、是否在本地形成产业协同与基金循环

当这三项都高时,城市才是真正的“富有”。

全球富人的“成长基地”

如果说十年前,我们追问的是:

哪个城市能吸引最多富人?

于是我们在城市空间上学习曼哈顿、在科创生态上追赶硅谷、在身份制度上模仿新加坡。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追问:

哪个城市能持续孕育、留住并服务企业家型富人?

如何让高净值人群主动“押注”我们的城市?

如何让企业家富人在这里拥有“创造+兑现+再投”的完整周期?

如何让中国的城市,不只是富人居住地,而是全球富人的“成长基地”?

未来城市,不是看楼多高,而是看能不能不断生成值得尊敬的富人

再次祝福看到这里的朋友都是百万以上级的富翁!

Good Luck!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证A500ETF摩根(56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0ETF摩根(560530)涨1.19%,报1.106元,成交额...
A500ETF易方达(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A500ETF易方达(159361)涨1.28%,报1.104元,成交额1...
何小鹏斥资约2.5亿港元增持小... 每经记者|孙磊    每经编辑|裴健如 8月21日晚间,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联...
中证500ETF基金(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500ETF基金(159337)涨0.94%,报1.509元,成交额2...
中证A500ETF华安(159...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0ETF华安(159359)涨1.15%,报1.139元,成交额...
科创AIETF(58879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科创AIETF(588790)涨4.83%,报0.760元,成交额6.98...
创业板50ETF嘉实(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创业板50ETF嘉实(159373)涨2.61%,报1.296元,成交额1...
港股异动丨航空股大幅走低 中国... 港股航空股大幅下跌,其中,中国国航跌近7%表现最弱,中国东方航空跌近5%,中国南方航空跌超3%,美兰...
电网设备ETF(159326)...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电网设备ETF(159326)跌0.25%,报1.198元,成交额409....
红利ETF国企(53088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红利ETF国企(530880)跌0.67%,报1.034元,成交额29.0...